一上午的時間轉眼既過,晌午時分眾學童用飯食,村裡百姓窮困的還是日食兩頓,省出來的飯食卻讓自己的孩子吃上一日三頓。
住的近的學童回家用飯食,住的遠的或是家中無人照看的只有在此處自行生火熱飯。
丁家兩小子也帶了飯,家裡的父母親令他倆須在學堂吃飯,這其實是想讓兄弟倆早日自立。
丁睿從未熱過飯,只好傻乎乎的跟在丁進文身後來到灶屋,拿出自家帶來的飯食,生火做飯。
學堂的灶屋頗大,有數口柴灶,是村民為村學打造的。
丁睿按照丁進文的吩咐在柴灶裡添柴生火,他哪裡會燒火,把木柴垛在一起便引火,直燻的眼淚鼻涕一把流也未把火升起。
丁進文推開他:“三郎,你不會生火,我來好了,你看著,以後便會生火了。”
“我想生火,爹爹孃親不讓。”丁睿委屈道。
“那是怕你玩火把屋子燒著了,在學堂不會生火便沒有飯吃。”丁進文說道。
丁進文把木柴架起,用茅草引燃了火,告訴他道:“木柴須得搭起來,如此這般通風方可引燃,須臾加柴也應如此。”
“為何木柴須通風方可引燃。”丁睿好奇的問道。
“額,這...這我也不知,只知此物通風便可引燃,是何緣由你去問夫子吧。”丁進文被問倒了。
丁家是吳山村首屈一指的大戶,家裡飯菜中有魚有羊肉,飯菜一熱便香氣四溢。
旁邊的劉大郎他們聞到香味默默的流著口水,不知道多久沒吃過肉了。
等飯菜熱好,丁睿的臉上已是黑一道白一道,變成了個大花貓,丁進文舀了一瓢水給他洗了臉,兩人開始吃飯。
丁睿見劉大郎時不時瞅著他碗裡的食物,甚是奇怪,他又不是沒吃的,幹嘛老看著我的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心裡好奇劉大郎在吃什麼,站起身來瞅了瞅劉大郎的飯碗,只見飯碗裡僅有稀稀的米飯和一點煮好的青菜,沒有半點油星,更不要說肉食了。
丁睿用胳膊碰了碰丁進文,小聲說道:“二兄,劉大郎為什麼沒肉吃。”
“他家甚窮,逢年過節才會吃肉。”丁進文小聲回答道。
“我家有肉吃,那便是富,那為何他家窮我家富。”丁睿睜著一雙大眼睛問道。
丁進文又被問倒了,這問題哪怕是一千年後也無法有正確答案,窮和富是相對的,窮的一定是懶惰麼?富的又一定是勤勞麼?
看到丁進文被噎住了,聰慧的丁睿知道他答不出來,便端著碗走到劉大郎跟前,揚起一張可愛的小臉對著他嘻嘻一笑,夾了塊肉塞到劉大郎碗裡。
劉大郎感激的望了望比他還小兩歲的娃娃,夾著肉狼吞虎嚥的吃了下去。
村學上午是王夫子講學,下午便是暗寫經書,練習寫字,王夫子從旁指導毛筆書寫的訣竅。
書法是漢民族的瑰寶,《教子良規》有言:心正則筆正,筆不正則知其心不正。
學堂裡大都是寒門子弟,如何能大量使用筆墨紙硯,孩童們剛開始啟蒙的時候,皆用毛筆沾清水在桌面上練習比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