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鄭上柱國 > 第一百八十七章 禮節

第一百八十七章 禮節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異世之神帝修煉系統 紅樓之山海志 明末天下1639 為異界獻上童年 他來自大唐,最猛山賊 炎國軍神傳 大國針灸 我成了海島王 抗日之戰狼 萬界仙蹤之最強帝國 大秦:讓你監國,嬪妃全侍寢了? 從亮劍開始簽到劇綜 秦時韓公子 大唐:慫恿李二造反,被偷聽心聲 李三古堆 六朝漢臣 德意志崛起之路 紅樓名偵探 黑藻 民國諜影(諜影風雲)

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 。

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於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於我,我必遠之。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仇者以義字解之,怨者以直字報之,隨所遇而安之。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童僕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禮也;聽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於身體,飲食之於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可不慎哉。”

丁不語也是說道:“禮是一件碩大很大,但是說小其實有很小的事情,其之大也,在於人與人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都是有著禮節,這代表著禮節其實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只是禮節其實也在生活當中,比如見面時候的問號,以及吃飯時夾菜的方式和方向。我所覺得人之所以能夠稱呼為人,而不是稱呼為鳥獸之名,無非就在於禮節之存在。

先生的文章當中有這樣的一段話,是我覺得能夠說明一些事情和道理的話,對於縣何時能來說,可能只是文章當中的一些道理,但是我覺得這些道理是極為不錯的。

相欺也,為之符、璽、鬥斛、權衡以信之。相奪也,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為之備,患生而為之防。今其言曰:‘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剖鬥折衡,而民不爭。’嗚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無聖人,人之類滅久矣。何也?無羽毛鱗介以居寒熱也,無爪牙以爭食也。

這句話我要是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出自於,莊子的《莊子·胠篋》,當中是這樣寫的,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天下平而五故矣。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雖眾聖而治天下,則是重利盜蹠也。

所謂的大盜,其實就是莊子和先生的言論中,與所謂的聖人站在自己所樹立的道德制高點上看到的所謂的不仁不義,然後又以不符合‘仁義道德’作為標準,去指責進而教化所謂的盜。如果做不到他們心中所希望的標準,就把他們定為盜。

所謂的盜其實就是那些人眼中的不符合道義的人,所以我覺得禮節其實也是相差不多的,可以重視禮節,但是不能夠完全把禮節當做特別重要的事情,禮節這種東西,是應該建立在能夠活著的前提之下。

我覺得如果再不能夠活著的時候,還去注意所謂的禮節,是不是有些過於不符合仁義。

君子如果連活著都做不到的話,空憑著所謂的禮節,那麼空有禮節有什麼用呢?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君子應該注意的事情,其實不應該是禮節,而是知道危險能夠繼續存活。

如果連存活都不能夠保證的話,那麼怎麼可能會有那種所謂的遵守禮節呢?”

司徒殿點點頭,說道:“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簡單地解釋一點,君子要遠離危險的地方。這包括兩方面:一是防患於未然,預先覺察潛在的危險,並採取防範措施;二是一旦發現自己處於危險境地,要及時離開。

所以有兩個選擇面向你,一個是因為遵循禮節而死,一個是不遵循禮節而活。我所覺得遵循禮節而死,其實就是最不遵循禮節的一種行為不是嗎?

子路之死又是不一樣的,他是在知道自己活不下去的時候,才選擇那種以禮去死的。如果他能夠活的話,他還會選擇活著的,而不是禮節。

昔年孔子困於陳蔡之間,許多日都沒有進食,在吃飯的時候,孔子不僅不詢問是從哪裡來的食物,也不曾注意過多的禮節。

那是因為那時候不是注意禮節的時候,而是以活著為目的的時候。”

喜歡大鄭上柱國請大家收藏:()大鄭上柱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