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二十五 南昌戰役
南昌戰役
抵禦階段戰南昌,日本政略誘蔣降,
將士多壯烈,戰略戰術不得當。
南昌會戰是武漢會戰後,中國軍隊抵禦日本有限攻勢的首次會戰。
武漢會戰後,日本企圖以軍事打擊配合日本政府政治誘降的政略迫使重慶國民政府投降。
武漢會戰後,中國在長江南北分別以第9、第5戰區重兵對武漢形成包圍態勢。南昌地區的戰略地位更顯突出,既掩護聯系第3、第9戰區的戰略運輸線即浙贛鐵路,又是中國方面集結重兵的戰略基地,對日軍構成重大威脅。南昌還有飛機場,中國飛機經常前往轟炸日軍長江中的軍艦。為此,日軍積極準備進攻南昌。
19月17日,日軍搶先展開進攻。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軍在南昌地區展開激戰。然而,從3月17日到27日,中國守軍10日內便丟失了南昌,守軍受到重大損失。
中國軍隊收複南昌的反攻,第3、第9戰區協力展開春季攻勢也稱4月攻勢)。4月21日,反攻正式展開,中國軍隊主力向南昌發動奇襲,一時打亂了敵軍陣腳,連克南昌外圍陣地。25、26日相繼推進到南昌城下。然而由於另一路中國軍隊未能完成切斷日軍增援的任務,日軍海軍陸戰隊趕赴支援。中國軍隊對日軍展開將近一週的激烈進攻,但未能取得進展,5月1日,限期必須攻下南昌。為此,2日,中國軍隊發起第二輪猛烈的攻勢,進一步向南昌逼近。但此時已失去奇襲性質,只能進行攻堅戰,在敵之堅守下,中國軍隊傷亡慘重,為此,5月9日,下令停止進攻。而日軍也未能進一步反攻。南昌會戰結束。
述評:
南昌會戰是正面戰場進入相持階段後中日軍隊的首次大戰,南昌失陷使得第3戰區與大後方的聯絡陷於困境,軍事補給只能依賴浙贛兩省的公路線,使東南各省未淪陷地區的處境更加困難。
南昌會戰表明中國官兵不怕犧牲、殊死作戰的精神,體現了抗日的高昂意志。同時,也暴露出國民黨軍隊抗戰的戰略戰術的弊端:一味打正規戰、簡單陣線防禦缺少縱深的的陣地戰,輕視運動戰和遊擊戰,這和優勢裝備的敵人抗衡當然要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