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二十六 隨棗之戰
隨棗之戰
隨縣棗陽川東門,地形複雜進防神,
自古兵家必爭地,宗仁機動退日軍。
武漢長江上游沙市以西一段長江江防、鄂北、豫南、皖東大別山區劃規第5戰區。第5戰區地處國民政府中樞門戶的川東要沖。
這一地區東有大別山,北有桐柏山,西依荊山,南瀕長江,大洪山虎踞其中,漢水襄河)貫通南北。第5戰區內另有兩條重要交通線,一為漢宜路湖北漢口—湖北宜昌),一為襄花路湖北襄陽—河南花園),該戰區進可襲擾平漢線威脅武漢地區,退可屏障川陝大後方,自古為並兵家必爭之地。
日本駐武漢地區之11軍制定了深入第5戰區作戰的計劃,企圖打擊中國軍隊主力,解除西北方面對武漢的威脅。從4月開始,日軍調兵遣將,配備大量火炮、戰車和飛機,日軍使用3個半師團兵力,發動奔襲戰,分進合擊,企圖運用兩翼包圍和中央突破的戰略,將中國軍隊主力消滅在桐柏山與大洪山之間的隨縣、棗陽一帶。5月1日,日軍發起全面進攻。
中國判斷出了日本的企圖,第5戰區李宗仁將軍決定立即停止向日軍的攻勢,轉入對敵之攻勢防禦,並根據敵人進攻態勢做好所周密的戰役組編,具體部署各部隊的防禦任務和作戰方案。
隨棗會戰前後不及3周。日軍使用主力突破漢水東岸中國守軍陣地,突進至預定目標完成一翼包圍,但其他兩路日軍則在隨縣及其北側地區遭受有力抗擊,未有進展。第5戰區鑒於戰場形勢,決定轉移戰術,由主力逸出敵之包圍圈,轉移至外線作戰,利用有利的地形條件打擊敵人,命令轉守為攻。日軍由於合圍計劃失敗且面臨中國軍隊的反擊,不敢久留,遂行撤退。中國軍隊尾追不捨。至24日,中國軍隊先後收複棗陽、桐柏等地,日軍除佔領隨縣縣城外均退回至原地區,大體恢複戰前態勢,會戰結束。
這次戰役,武漢地區的日軍為了消除長江北面湖北北部、河南南部方向中國軍隊對武漢的威脅,向隨縣、棗陽地區發動進攻,企圖消滅中國第5戰區的主力,中國軍隊與之展開為期20餘天的會戰,雖然也受到了較大損失,但徹底擊敗了日軍圍殲中國軍隊的企圖,並使之付出慘重代價。斃傷日軍1.3萬餘人,日軍遺屍5000餘具。
述評:
此次戰役,戰略戰術靈活機動。第5戰區進退主動,適時轉移外線,在日軍撤退時,利用有利地形,追擊、阻擊敵人,取得較大的戰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