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裴世矩(蘇威),參見陛下。”
蕭皇后前腳剛走,就有一名宦官將內史令裴世矩和納言蘇威領到了御書房,一齊向楊廣見了禮。
“兩位卿家不必多禮。”
因為隋軍剛在河北擊敗宿敵高句麗人的緣故,楊廣的心情很是不錯,輕輕抬手示意裴世矩和蘇威平身說話。
隨後,他便命身邊的宦官將秦昇的奏摺拿去給他們二人過目,想聽聽兩位老臣的想法。
當裴世矩和蘇威二人看到秦昇在河北大敗五萬高句麗大軍,當即暗暗交換了一個眼神,隨後裴世矩率先恭賀道:
“恭賀陛下,秦大將軍此次率軍北上,不僅滅了魏刀兒、羅藝和高開道這三路反賊,還接連挫敗了李淵和高句麗人企圖染指河北的陰謀,實在是可喜可賀。”
“裴公所言極是,自從大業七年,王薄在河北作亂,河北便一直深陷戰亂,如今可以安矣!”
蘇威在一旁笑著接話道,語氣很是感慨,似乎是在憐憫河北的黎民百姓多苦多難。
可這話傳到楊廣耳中,心中卻不自覺湧起一絲遺憾。
因為他本想借著秦昇這次率軍北上的機會,一舉滅了河北各路反賊,重新恢復朝廷對河北的統治。
可沒想到最終秦昇剛滅了魏刀兒、羅藝和高開道三路反賊,就因為高句麗人的南下,不得不跟竇建德聯手對付高句麗人,最終錯失了剿滅竇建德完全收復河北的機會。
要知道,自從李密的瓦崗軍覆滅之後,擁兵二十萬的竇建德便成了新的天下義軍之首,實力不可小覷。
因此,竇建德一日不滅,楊廣便如芒刺在背。
偏偏竇建德不久前剛出兵幫隋軍擊敗了高句麗大軍,若是此時就跟竇建德翻臉甚至兵戎相向,會讓天下人如何看待朝廷。
不過秦昇在奏摺中提出了一個很有創造性的提議,讓楊廣頗為心動,這才想到派人去宣裴世矩和蘇威兩位重臣進宮面聖,想聽聽他們兩人對此怎麼看。
“秦卿家在奏摺為竇建德和夏軍請功,希望朕看在他們抗擊高句麗人有功的份上,封竇建德為河間通守和夏國公,以此來穩住他們,讓他們暫且放棄與朝廷為敵。
對此說法,不知兩位卿家意下如何?”
裴世矩聽完楊廣的話,心中不由暗暗一驚。
因為他之前從兵部那裡得知秦昇在擊敗羅藝以後,並沒有南下去平定竇建德,而是北上去討伐高開道。
當時,他心中便隱隱猜到,秦昇很有可能是故意留著竇建德,從而實現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
如今聽到楊廣說秦昇為竇建德請封河間通守和夏國公,足以說明自己當初的猜想是對的。
但他並沒有向楊廣拆穿秦昇的意思,反而勸說楊廣道:
“陛下,如今天下的反賊和流寇多如牛毛,若是一一出兵去剿滅,不知道要耗費多少年時間才能將這些反賊給一一剿滅。
相反,若是朝廷連竇建德都能招安成功,讓他從此為朝廷所用,也算是給其他各路反賊樹立了一個榜樣,讓這些人知道,只要願意從此洗心革面為朝廷效力,朝廷不僅對他們過往之事既往不咎,還能給他們加官進爵。
如此一來,必然會有不少腦子活絡的反賊頭目看到希望,很有可能主動派人聯絡官府,想要接受朝廷的招安。”
“此事朕也想過。只是……”
楊廣聽到此處,不由長嘆了一口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