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竇建德之前是礙於形勢所迫,不得不派人去跟秦卿家請降,想要以此來獲得喘息之機。
朕擔心一旦恢復了元氣,便很有可能重新扯起大旗反叛朝廷,再次與朝廷為敵,到那時便是後患無窮了。”
“陛下不必擔憂。”
此時蘇威在一旁接過話頭,笑了笑道:
“據老臣所知,這個竇建德一向是有些虛名在身,若是他當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降而復叛,必然失盡人心,眾叛親離,到時候恐怕不需要朝廷出手,他們自己內部便離心離德,分崩離析了。
再者說,竇建德為何要派使者去跟秦大將軍請降,還不是因為他害怕秦大將軍的威名,因此,只要秦大將軍坐鎮河北一天,竇建德和夏軍便不敢輕舉妄功。
如此一來,朝廷便可騰出手來去對付其他幾路反賊了。”
楊廣聽完沉吟了許久,最終還是輕輕點了點頭道:
“你們兩位老臣說的也不無道理,罷了,朕就法外施恩一回,封竇建德做這個河間通守和夏國公。
朕不求他從此死心塌地為朝廷效力,只求他們能夠安分守己,不再與朝廷為敵就好。
至於秦卿家,朕就另外加封他為河北道大行臺尚書令和幽州總管,坐鎮河北,儘快恢復好河北民生。”
“陛下英明!”
裴世矩和蘇威二人不約而同對著楊廣躬身一拜,口稱天子英明。
可當他們二人起身之時,卻在不經意間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抹深意。
或許,他們二人都心知肚明,這或許就是秦昇故意留著竇建德的原因。
只要有竇建德這個威脅在,朝廷便只能讓秦昇坐鎮河北主持大局。
討論完封賞竇建德的問題之後,楊廣又問起了出使高句麗人的人選,想看看他們有什麼合適的人選推薦。
裴世矩神情淡然,並沒有貿然開口。
其實他心中倒是有一個很合適的人選,但他需要避嫌,不好直接舉薦他。
舉賢不避親並不是什麼時候都適用的,尤其是當自己侍奉的君王生性多疑之時。
蘇威也是人老成精,看了一眼神情淡然的裴世矩,便猜到了他的難處,當即笑笑道:
“陛下,鴻臚寺掌客裴世清曾在大業四年曾隨倭國使臣小野妹子出使過倭國,不如就這次就派他出使高句麗吧。”
“裴世清?”
楊廣聽到這個名字不由微微一怔,隨後下意識看了裴世矩一眼,最終還是緩緩點了點頭道:
“好,就讓裴世清出使高句麗,去跟高句麗王商討兩國交換俘虜之事吧。”
見蘇威主動向楊廣推薦了裴世清出使高句麗,裴世矩不由看向蘇威一眼,卻見後者給他回了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裴世矩知道,他們裴家欠下了蘇威一份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