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材料開始,她的奶茶就是獨一無二的。
這樣一來,跟風者自然就很難下手。
隨著宋山竹對原材料的嚴格要求,不斷更新換代,奶茶店的員工們也都嘗出來,自己家奶茶店的奶茶味道,的確更勝一籌。
這種味道上的優勢,在越是基礎款的奶茶上,體現的越是明顯。
沒有了花裡胡哨的配料,奶茶味道的優劣一喝就知道。
奶茶店的生意略有好轉,每天的銷量正在緩步上升,最重要的是,從宋山竹到奶茶店的每一個員工,都發現店裡的回頭客特別多!
如今,“姐姐奶茶”能吸引來的新客人不算多,但是留住客人的本事,卻是一等一的!
每天來買奶茶的,幾乎有一多半都是熟面孔,不少經常來的客人都說道,感覺“姐姐奶茶”的奶茶味道最好,其他店的奶茶味道都不能比!
自從喝過他們家的奶茶之後,再也喝不下去別人家的奶茶了,想喝奶茶一定要跑到他們家買。
有一個大學女生,一週差不多要來兩三次,有一次聊天,店員才偶然間得知,那個大學女生的大學根本沒有在附近,而是要坐四十分鐘的公交車,才能到他們店來。
女生也很無奈,“我一直喜歡奶茶,第一次喝到你們家奶茶的時候,是來市中心逛街的,逛完街路過你們店門口,順手買了一杯。”
“現在可好,除了你們家的奶茶,別的奶茶店的奶茶都喝不下去了。每次饞了想喝奶茶了,就得花將近兩個小時,跑過來喝一趟。”
女生嘆口氣,“不過也好,我在路上消耗的能量,估計可以抵一杯奶茶的熱量了,這麼喝就不會胖了。
就在店員們看著穩步上升的銷量,以為自己終於明白了老闆宋山竹的高瞻遠矚的時候,宋山竹接下來的舉動,卻又一次讓店員們摸不到頭腦。
宋山竹開始對奶茶店的店員們進行新一輪的培訓,流程化的規範性的訓練。
培訓內容包括如何引導顧客排隊,避開旁邊的門店及行人過道;如何設定分流節點,排到一定位置的時候,店員要遞送選單,幫助顧客進行預點單;如何在收銀臺進行點單收款,不僅僅遞給顧客印著等候人數的小票,宋山竹還買進了一批圓盤狀叫號器,叫號器閃爍發聲的時候,就意味著顧客的奶茶製作好了,可以去專門的視窗取奶茶……
還有製作奶茶的過程,店員們曾經製作一杯奶茶的時候,自然都是一個人從頭做到尾的。
但是現在,宋山竹卻要求他們改成“流水線”的製作方式。
一人只負責其中的一小步。
店員們每天在宋山竹的要求下,排成一列練習。第一個人做完第一部 ,遞給第二個人,第二個人做完第二步,遞給第三個人。
宋山竹的要求近乎嚴苛,要求店員們“腳不移動手不停”。要始終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只負責做好自己的那一個小步驟,然後遞給下一個人。
一杯茶的製作程式被細分成很多個小步驟,每人只完成其中一項,甚至有人負責折疊穩定杯子的紙託——如同工廠中的一套“流水線”,最大程度上保證效率。
宋山竹耐心地對不理解的員工,解釋店裡要這樣做的用意。一方面,“流水線”生産奶茶,效率最高,可以大大地減少顧客排隊等候的時間;另一方面,這種設定也利於標準化,員工容易上手,減少個人對産品穩定性的影響,保證每一杯奶茶的味道都是相同的、最佳的。
盡管宋山竹耐心地反複解釋,店員們依舊難以理解宋山竹培訓的內容。
引導顧客排隊、幫助顧客進行預點單、減少顧客排隊等候的時間……這和他們奶茶店有什麼關系?
他們上班已經好幾個月了,從來沒見過排隊的顧客超過三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