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他也被放過了,剩下豬兒蟲王從軍還有幾個剛換下肩膀的護林隊光棍兒面面相覷。
豬兒蟲說道:“呃……我們可不可以投降……”
一個苗族大媽笑道:“有那麼容易!姐妹們,上!”
然後就沒法看了,王從軍見勢不妙,喊一聲:“跑!”抱頭就往寨子裡跑去。
姑嬸們嘻嘻哈哈在後邊追。
剛跑出去沒多遠,又被第二道酒卡子攔了下來,然後就真跑不掉了,於是又是一通灌。
等來到寨子邊上,一行人已經經過了四五個酒卡子的折磨,好些已經開始東倒西歪了。
進入寨子的木頭門坊那裡張紅結彩,路上橫架著一張長條桌,左右門枋各懸著一具能盛酒的大牛角,育爺爺已經在門口等著了。
這個叫“攔門酒”,剛剛那些只屬於小打小鬧。
見接親人到了,育爺爺笑呵呵地舉手輕輕一揮,這回就嚇人了,一群姑嬸上來,每人拿著一支牛角,裡邊的米酒起碼六兩。
除了藥師叔和煥邦叔他們還有執行儀式的任務可以少喝外,其餘人等每人被灌了兩牛角酒。
豬兒蟲和王從軍眼神都開始有點打飄了。
苗家人歡天喜地地簇擁著迎親隊進入了寨子裡,來到寨頂大屋裡邊。
堂屋中擺著兩張長條桌,靠神龕的那裡擺有一隻熟公雞,熟雞被切成了幾大塊,又重新拼合成原樣,大腿,翅膀和爪子這三樣必須完整,切斷不得。
然後旁邊是一個大木盆,裡邊是煮熟的豬頭、豬肝、豬腰、豬心、豬肺、豬蹄。
還有一盆糯米飯,三碗酒。
其餘整個桌面,則擺滿了豐盛的酒肉。
然後育爺爺歐奶奶音爸爸妮媽媽坐了正中位置,右邊依次坐著藥師叔,煥邦叔及同行接親者。
左邊坐著女方家司酒銀匠爺爺、中人阿沖叔及陪客的親友。
周圍站著許多向接親人獻彩禮帶的姑嬸,以及其它各寨來的客人。
司儀是育爺爺請來的老朋友,就是黔州那邊池溝鄉的老坎爺,當年育爺爺和老阿扁山下鬥雞那場,就是老坎爺做的裁判。
賓主坐定,屋裡漸漸安靜了下來,老坎爺站了出來,即以少許酒和供品酹於地上,口中念念有詞,這是祭祀祖宗神靈。
然後站起身來開始贊頌:“佳日和祥,良夜順昌。嘉賓輝耀,高戚欽光。嬌女出嫁,金丹成雙。祖宗規禮,子弟遵詳。祝願賓主兩家親上加親,和成玉美,祝願新郎新娘百頭偕老,福壽齊康!”
儀詞說畢,老坎爺端了兩碗酒敬給兩方的司酒。
篾匠叔和銀匠爺爺同時默聲起立,各自滴酒於地祭祖,然後交杯著飲。
接下來老坎爺取過兩只雞腿,交給篾匠叔和銀匠爺爺各一隻,然後篾匠叔和銀匠爺爺互相交換,表示雙方從此有吃有穿。
這個不能吃,兩人將交換的雞腿放在桌上。老坎爺給雙方又各斟上一杯,兩人再次交杯,意即新郎新娘福壽雙全。
這次交杯後,篾匠叔從衣袋裡掏出備好的一枚金幣,雙手呈送給銀匠爺爺,作為禮金。
老坎爺贊辭道:“雄雞衍慶,大道成乾;黃金敬獻,佳偶結緣;兒女合好,親朋證見;繁宗接代,安樂無邊!”
緊接著老坎爺同樣給雙方中人各端一碗酒,煥邦叔和阿沖叔亦同樣默聲起立接酒,隔桌交杯。
老坎爺又取兩只雞翅膀遞上,煥邦叔和阿沖叔接過後也互相交換,表示雙方從此搭好親戚橋梁。
老坎爺贊辭道:“翅架金橋,兩家合好;祖宗欣慰,神靈佑保;玉珍相遇,陰陽比爻;和美一生,子孫昌浩!”
這禮走完,育爺爺將一個白紙包裹的三根稻草芯和紙幣紮成的草標遞給老坎爺,老坎爺開啟檢驗過後,又將草標交給了藥師叔。
苗家對草標非常看重,草標在苗家人眼裡,不僅具有記事、憑證、教育、傳遞資訊、消災等功能,還有驅鬼、殺鬼的作用。
外出趕場,走親訪友,路過保寨樹,巖爹,巖媽;或者做完每件勞活,又或者莊稼遭蟲病災等,打草標插在那裡,可以保佑平安,豐收。
夜間出入,怕有鬼跟在後邊,打草標放身後路上,也可以將他們攔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