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紹瑤圈起小嘴,發出感慨:“好遠哦。”
滑速快,動作大開大合,山頂就會變成絕佳的觀賞位。
起碼她看得很過癮。
季先生難得捨得誇兒子:“不是我吹,這高遠度出三週真得不難。”
溫女士不買賬:“好話歹話都說一遍,你當爹還挺周全。”
“不過季林越已經有在練三週跳了。”葉紹瑤解釋,雖然季叔嘴巴不討喜,但這點倒是沒說錯。
隨著音樂節奏變換,季林越順利卡進音樂,按照計劃,此處應該接入一個連續跳躍。
她曾問他的難度配置,但季林越始終諱莫如深,什麼跳躍都能連,什麼跳躍都在練,讓她實在猜不出來。
現在就是秘密揭曉的時候。
季林越首先深蹲起刃,跳出一個勾手兩周,中規中矩,挑不出差錯。
葉紹瑤瞭然,他最常練習的就是勾手兩周接後外點冰兩周的連跳,這組跳躍難度高,相應獲得的分數也很可觀。
看來就是2z+2t了。
但為什麼他緊接轉身?
葉紹瑤緊張地咬起指甲,季林越該不會忘記接連跳了吧?
還是打算將連跳放在最後?
無論是哪個可能,都給她不小的震撼。
當然,場上的季林越給出了第三種結果。
改變滑足轉身後,他向前跳出阿克塞爾跳。
“阿克塞爾兩周?”
她一直和他泡在冰場,怎麼不知道他已經把2a穩定下來了,還是說有人在市隊集訓的時候偷偷進步。
但事實證明,技術需要長期的打磨才能成就。
季林越以往的2a落冰比葉紹瑤的2s還要遭,她僥幸站住了2s,他卻沒辦法完成兩周半的轉體,在翻身後直接扶住了擋板。
“這得算摔倒吧?”溫女士不甚懂得花樣滑冰的打分細則,但如果沒有這堵牆,他是一定站不住的。
從“競爭對手”的角度來講,兩個打賭的小朋友都出現摔倒的瑕疵,縮小了分數的差距,但葉紹瑤早已經把競爭拋之腦後,她剛才恍惚聽見了軀體撞向牆體的聲音。
“季林越是不是撞上了?”
溫女士摟住她安慰:“別擔心,擋板是軟的。”
確實,從他重新起速滑行來看,應該沒有受傷,除了錯過音樂的重音節奏,節目還是瑕不掩瑜,打消了葉紹瑤的猶疑。
最後一個技術動作是躬身轉,音樂來到最後的高潮,很考驗選手的心理和體能。
當然,還同樣考驗季林越的柔韌——他嘗試向後提刀拉起貝爾曼。
雖然浮足屈膝嚴重,沒有完全被拉起來,讓貝爾曼的觀賞性打了折扣,但足以證明,教練總誇他的柔韌確實不假。
葉紹瑤又淺淺地下定一個決心,她要追著季林越教她貝爾曼。
短節目有驚無險地結束,旁邊的溫女士終於喘上氣:“第一次看這個節目,心情像坐了過山車一樣。”
季先生拿出紙巾替她擦掉虛汗,調侃道:“你膽子大,坐過山車可不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