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莊的官場是真的黑暗,這國家怎麼還沒出個黃巢?
李暮歌看著那站出來的言官眼熟的臉,心裡胡亂想著,無聊的時候,她的思緒就會變得很跳脫。
現代人,精神狀態不太正常,多正常啊。
那言官長得眼熟,李暮歌猜是大公主的人,因為她在大公主府上看見過一張與這言官相似,年輕個二十歲左右的臉,那人是大公主最近新收的幕僚。
果然,此人站出來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沖榮陽開炮。
準確來說是沖淩家開炮。
“臣禦史臺禦史吳海明參西北大將軍淩昭!通敵賣國,有謀反之心,還望陛下明察!”
嘶!
聽到這個罪名,李暮歌心裡倒吸一口涼氣,然後她耳邊響起了一片吸涼氣的聲音。
周圍的空氣都稀薄了兩分。
這個罪名是把整個淩家往死裡踩啊!
常懷忠殺吳王,被判了個謀大逆的罪名,而吳海明給淩家冠上去的罪名,是十惡之首——謀反!
“胡說八道!淩家世代戍守西北,淩大將軍更是在西北斬敵數萬有餘,抵擋了胡族不知多少次進攻,實乃大莊忠臣,淩家自開國至今,兩百餘年從未有過叛國之舉,對皇室更是絕無二心!吳海明你血口噴人!汙衊忠良,理應當誅!”
榮陽跳出來就是一頓輸出,要不是在皇帝面前不好罵人,她下一句不當人子就要罵出來了。
吳海明冷著臉,並未和榮陽公主對著噴,只是將手中的奏摺舉高,“還請陛下明鑒!”
皇帝身旁的太監走過去,將奏摺呈給皇帝,皇帝現場翻看奏摺,趁著皇帝看奏摺的空子,榮陽同吳海明又說起來了。
主要是榮陽單方面輸出。
“淩家在西北殺敵的時候,吳禦史還靠老父母在家中賣鞋為生呢!要不是淩家在邊關防著,吳禦史哪兒能靠著老父母給得微薄錢糧考到長安來?更遑論被貴人看上,嫁女給你,供你讀書科舉!仔細說來,淩家對你有知遇之恩,做人可不能這麼沒有良心!淩家滿門忠良,你吳海明竟有臉汙衊淩家!”
吳海明本來打定主意不跟榮陽公主吵,有理不在聲高。
況且禦史上奏的奏摺能不能讓皇帝信服,全看禦史本人能不能說服皇帝,所以他的主要目的是哄好皇帝,而不是跟榮陽公主吵,分散注意力。
可是榮陽公主說話太難聽了,打人不打臉,罵人不揭短,結果榮陽公主罵人專揭短,跟往他臉上呼巴掌沒有區別。
“榮陽公主,您是公主,不是淩家人,您不知道淩家到底是什麼人面獸心的東西,還是不要因為貴妃娘娘,維護淩家了!淩家倒行逆施,不尊皇命,養寇自重還屯兵一方,妥妥是亂臣賊子,忠良?他們也配!”
“你個送兒子給人當面首的老慫貨,你就該去戰場上當先鋒,看你能殺幾個異族!你挑唆父皇與忠臣良將的關系,意圖讓大莊內亂,讓邊關不穩,本殿下看你才是那個通敵叛國的亂臣賊子!”
榮陽罵著,手裡的象笏已經揚起,要砸過去了。
吳海明被她劈頭蓋臉一頓罵,罵得臉漲成了豬肝色,嘴裡一直連聲說:“粗鄙,實在是粗鄙,殿下哪裡有一點兒皇室公主的樣子!”
“你敢做還不敢讓人說?本殿下有一句話說錯了嗎!”
榮陽氣急,但還有一點兒理智,沒有將大公主這個幕後之人給牽扯進來。
榮陽也不傻,她知道如果她只針對吳海明,那她此刻敵人只有一個吳海明,如果她針對大公主,那就是她無禮,大公主黨會對她群起而攻之。
屆時群情激奮,哪怕有太子黨的人護著她,她也討不了好,更難以為淩家洗清汙名。
李暮歌聽得齜牙咧嘴,心道榮陽還真是個勇士,她是很討厭榮陽,但榮陽這份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氣,是她欣賞的品質。
可惜榮陽不光天不怕地不怕,她還不是個好人,壞人擁有了勇氣,會更難對付。
“好了,吵吵嚷嚷的,還以為到了大街上,吳海明,你奏摺上所言,可有證據?”
皇帝看完了奏摺,抬頭隨口兩句讓已經吵得不可開交的兩人迅速冷靜下來。
吳海明梗著的脖子縮回來一點兒,他拱手道:“陛下,臣所言句句屬實,均有實證!還請陛下過目!”
說著,他從懷裡掏出來一張疊起來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