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暮歌神情一滯,下意識看向站在榮陽身後的大公主。
榮陽則下意識看向她,大公主也在看她。
人群之中,寧澤世也在看她。
不是,原身複刻的軍械圖為什麼會在吳海明手裡?大公主連這東西都給吳海明瞭?
李暮歌看見了大公主眼底的冷漠,那是冰冷的算計,她還看見了榮陽眼中的憤恨,以及不減當日的殺意。
她被大公主算計了。
此刻,她被大公主硬生生拽入了這場奪嫡紛爭中。
“此圖是長安公主親筆所畫,陛下請看,這圖正是之前工部出現殘缺的軍械,臣已經請示過工部的崔侍郎,此圖乃是公佈一名姓陳的主事所畫,而那陳主事,之前死於一場大火之中,屍骨無存,連帶著全家都被大火燒死了!”
吳海明提起大火,榮陽面上一冷,下頜繃緊。
太子則看了一眼榮陽,眼底藏著不贊同,就說不要多此一舉,現在好了,被人拿著證據找上門了。
吳海明還要繼續說,一個讓所有人意外的聲音響起。
“工部圖紙畫錯了,致使軍械出了問題,西北軍兵器不足,不得已吃下此虧,將士們用有問題的兵器箭矢上戰場,不知會有多少士兵因此而亡,樁樁件件分明都是工部犯下的大錯,吳禦史卻要用西北軍吃下的大虧,證明淩家有謀反之心,吳禦史不覺得太離譜了嗎?”
此刻為西北軍說話的人,竟然是李暮歌。
這下連皇帝都有些吃驚了。
皇帝多看了幾眼自己的十四女兒,他記得榮陽之前要殺她吧?
朕的十四女,莫不是個聖人轉世,殺身之仇都能原諒,還能替仇人說好話?
皇帝想到這兒,不禁坐直了些,想看看究竟怎麼回事。
李暮歌也不想開口,她本來是要看榮陽笑話,順便將榮陽打下去的,但誰讓大公主非要坑她一把呢?
乖乖聽她的話,從楊家入手查多好,幹什麼非要提那場火!還要將軍械圖拿出來!
她後來還利用天火的傳言,將魏王活活燒死,這個時候揭露火是榮陽放得,那魏王的死是不是也得重新拿出來說啊?
大公主是為求穩妥,打算雙管齊下,從軍械圖和楊家兩方面去攻擊榮陽,為此不惜將李暮歌推下場做棋子。
但她不知道,她這一求穩,就攤上大問題了。
李暮歌從未依附於大公主,她不可能乖乖做大公主手中的棋子。
此刻李暮歌說著話,對上了大公主尤其冰冷的眼神。
她在大公主的注視下笑了,又轉移目光到皇帝身上,拱手接著說道:“父皇,正如三皇姐所言,淩家在邊關多年來屢立戰功,護住我大莊百姓,這不是假的,所以說淩家有謀反之心,實在是無稽之談,至於養寇自重,通敵叛國之說更是可笑,天下誰人不知,淩家數位兒郎死於胡族之手,淩家也斬殺了胡族王庭不知多少王子,兩邊之間是橫亙百年的血仇,通敵之言,站不住腳。”
還好她之前留了個心眼,沒幫大公主到底。
李暮歌為什麼後來都不曾再關心過軍械圖的事情,也沒有死盯著這件事不放了?甚至在對付榮陽的時候,不選擇用賬本對付她,而是選擇從太子入手,讓太子主動放棄榮陽?
還不是因為,這件事裡,其實淩家確實算是無辜的,西北軍那邊大部分人都不知情。
只有小部分人以榮陽為首,準確來說,是以貴妃為首,跟楊家摻和到一起去了。
大公主其實查錯了方向,她應該聽李暮歌的,從楊家開始深查。
大公主不光先前查錯了方向,今日開團也拉錯了人,她不應該攻擊淩家,她應該去攻擊楊家。
因為真正通敵叛國,有謀反之心的是楊家,不是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