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馬車的時候,顏士玉心裡還在罵。
撩開車簾,任由風吹入車廂之中,帶走了那些怪異的味道。
蹲在雞圈裡,顏士玉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問題。
別說蹲雞圈了,她在大理寺這些天,屍體都不知道接觸多少具了,命案産生的屍體,那真是死狀千奇百怪,什麼樣的都有,其中不乏早已腐爛發臭的屍體,雞圈那點兒怪味比起屍體爛臭的味道,根本微不足道。
顏士玉之所以心情不好,是因為李暮歌給她下了任務,讓她查一查一樁舊聞。
十年前,後宮死了個才人,那才人還懷著孕,一屍兩命,最後皇後查到了良嬪身上,是寧澤世以狀元的身份,將良嬪保了下來。
時過境遷,後宮早就無人提及當年死去的才人和小皇子,但大理寺掌管天下刑獄,哪怕是後宮死了人,也得在大理寺走一走流程,記錄在案。
記錄歸記錄,案子結果是不是真實的,那就不一定了。
大理寺實際上的工作是複審案件,遇到一些非常嚴重的案子,底下查不了,大理寺也得負責幫忙破了。
大莊很多職位都是這樣,有時候官員不光要管自己職責內的事情,還得越權管一些別的,主要是因為選官時,官員素質不一,不是每個官員都是踏踏實實考上來的,也不是每個官員都有真材實料。
十年前,鄒祁已經進入大理寺,那個時候他是大理寺正,主要負責審案。
顏士玉認為鄒祁一定知道什麼,可是鄒祁嘴跟蚌的嘴一樣,閉得死死的。
真是讓人頭疼。
顏士玉想,十四公主就給她下了這麼一個命令,如果她連這事兒都辦不好,以後想要離開大理寺,估計更難了。
畢竟一個沒有能力的屬下,哪個主子會老想著?
以前十四公主身邊只有她一個謀士,顏士玉還挺有安全感,結果現在不一樣了,文綺樓發力,李暮歌認識了好幾個有才能的人。
其中最為優秀的,是個名為常盈梔的女子。
顏士玉想,她必須想個法子,盡快讓鄒祁開口,查清楚這個十年前的舊案!讓十四殿下想起她來,把她調離大理寺!她才不要在大理寺呆一輩子!
她暗下決心,馬車在夜色裡跑入了長寧城。
說起常盈梔,李暮歌是真的頗覺驚喜,她沒想到能從民間找到如此優秀的謀士。
常盈梔以前多是被世家聘請,為世家貴女教書習字,後來她父母雙亡,丈夫也死了,只留下她一人,她便幹脆找了個道觀,成了一位坤道道士。
常家算不得世家,家中有底蘊但早已沒落,所以常盈梔算是寒門出身,她還有個哥哥,讀書天分一般,年近三十才去考科舉。
然後倒黴的常家郎君,正巧碰上了太子門生舞弊。
不知道是考上了名次被人頂了,還是壓根沒考上,最後放榜,榜上無姓常之人。
那位常郎君認為是前者,這些日子沒少寫詩抨擊科舉舞弊之事。
文綺樓到了李暮歌手上後,她立刻開始有意識得搜羅那些民間對科舉舞弊意見很大的寒門學子,舉辦文會,供給他們筆墨紙硯,讓他們寫出對太子和科舉現行制度的不滿。
文綺樓藉此再次開始門庭若市,不光有人流如水的好生意,李暮歌還藉此接觸了不少真有才學的寒門學子。
一箭雙雕的好事,加上有大公主聯絡的言官擋在前面,皇帝和太子也沒有功夫處理民間聲浪,李暮歌真是賺盡了好處。
她培養了幾個寒門子弟,讓他們藉此事揚名,等再開會試,有名聲在外的基礎,他們定能考上。
李暮歌將事情算盡了,但想法和實際中間,還差著一個落地過程,中間的具體操作,全都是由常盈梔接手,李暮歌只需將想法告訴常盈梔,就能放開手,在國子監好好讀書了。
會用人真的比什麼都強,讀書幹活兒兩不誤的李暮歌真切體會到了知人善用的好處。
現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聚集到了太子門客舞弊一事上,連國子監裡,這些日子也常有人談及此事。
甚至連寧澤世都被驚動了,特意來文綺樓找李暮歌,問她打算做什麼。
李暮歌被問得一懵。
“小舅父為何要這樣問,此事與我有何幹系啊?”
李暮歌真不覺得她有那麼大的能量,還能左右朝政了。
她現在是打算對付太子,可對付太子肯定不能她自己上,太子和魏王不同,想要扳倒太子,必須從根上開始鏟除。
太子羽翼頗豐,而李暮歌這把刀還太小,砍不斷太子的羽翼,所以從一開始,李暮歌就物色好了當刀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