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詩歌,現在的人就很難寫出古人的水平?”
“你那幾首怎麼解釋?”童百齡忽然問。
沈哲頓了一下,旋即微微搖頭:“可能是我從小就讀過不少古文的原因?”
“嗯,算你有道理。”
“舉文學的例子,就是想說文言其實也一樣,最初也不過是先秦口語。因為交通不便,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古人以此為標準,定下一種書面語言,供讀書人‘筆談’。如今,不再需要了,自然被拋棄。”
歸景林哈哈笑道:“這麼說,你也是白話文的擁護者?”
韓啟功拿眼睛直瞪沈哲。
本來因為沈哲寫過很出色的文言和古詩,才對他產生興趣的,沒想到一番話聽下來,似乎不是一路人?
沈哲話音一轉:“但我認為文言應該承擔另一項任務。”
“說下去。”幾為大師都催促。
韓啟功道:“發現你這個小年輕很有想法啊。”
沈哲笑笑,沒搭理這話茬,這些說法除了彼時空國學大師外,還有很多是從網上看來的。
“開始的時候,韓老師說文言沒落,我不這麼認為。從人數上看,不往遠的說,就說最近的封建王朝滿清,現在懂得文言的也比當時多不少,是嗎?”
“這倒是真的,國民教育半個世紀,讀完高中的學生基本都能看懂。”老先生道。
韓啟功不屑道:“哪有什麼用,沒多少人使用。”
“韓老師,古時的文言也只是書面使用吧?”沈哲搖搖頭,停頓了一下,說道:“佔據人口極少數的讀書人,平常說話之乎者也一番,也被認為是書呆子,康熙批摺子都用‘知道了’打發,情況差不多嘛。”
韓啟功若有所思,過了一會,皺眉道:“這麼說,你反倒認為文言復興了?”
沈哲笑了,搖頭道:“當然不是,但如果說沒落,太悲觀了。”
“那另一項任務是怎麼個說法?”
沈哲先打預防針:“各位老師,這都是我的個人看法,平時胡亂琢磨的……”
幾人都啞然失笑,老先生笑罵道:“你說你的,對不對,他們自然會判斷,不用這麼小心。”
沈哲不好意思摸摸頭,說道:“文言在歷史兩千年裡,除了提供書面交流渠道外,還承擔著傳承我們本土文化的任務。是相對固定的一種文體,如果沒有這種文體,可能華夏文化早就被割裂的不成樣子了,別說先秦時期,估計唐宋文人的著作我們都看著費勁,因為口語在不停變化。”
韓啟功點點頭:“這些早有公論……”
他忽然愣住,思索一會,道:“你是說……”
沈哲笑道:“韓老師已經知道我要說什麼了,就是承擔傳承文化的作用。”
“我們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等,都來自與傳承下來的文化,大部分載體就是以文言的形式。因為它的固定性和豐富性,所以一個高中畢業生能基本看懂2000年前的典籍,不會認為是鳥語。而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閱讀1000年的古英語,基本上傻眼。”
“白話文承擔不了這個任務,變化太快,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流行詞,如今很多人已經不知道了。”
“華夏雖然是多民族國家,能聚成一個整體,就是因為認同這個共同的傳承文化。”
“如果自身文化都不認同,即使拿著華夏國籍,也不能算華夏人……”
“反之,不在國內生活,也是同胞。”
“會不會使用文言創作,我感覺不是那麼重要,但是學習文言,至少要能大致明白,是非常必須的。”
沈哲咳嗽一聲,潤潤嗓子。
“各位老師,這就是我的一些看法。”(未完待續。)
喜歡文道宗師請大家收藏:()文道宗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