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應該是源自楚漢爭鼎,這就不用問你了,總算有點像年輕人的樣子,看你現在裝模作樣的!”韓啟功皺眉道。
沈哲暗暗嘆氣,朝氣蓬勃了,那才是裝模作樣。
裝了十幾年,不裝了。
歸景林一拍大腿,笑道:“哈哈,透過群蟻行軍,回溯歷史戰爭場面,也算是個典故!”
“……怎麼我感覺不對味?”韓啟功低聲道。
“前面的就不要說了,最後兩句已經很不錯,透著哲學意味。”童百齡微笑道。
韓啟功想了一會,無奈道:“算你能自圓其說。”
其實“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也不是太祖原創,而是引用自唐代詩人李賀的《金銅仙人辭漢歌》,這句成了流傳千古的名句。
“唉,難怪前段時間在歷史界鬧出風波,漢末亂世典故張口就來,看樣子讀書是不少。”
“讀書少能寫出好文章?”
“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年輕人,古今文體都能寫,還都不錯,算什麼?”
“算怪胎,不用管那麼多,有好文就行!”
七嘴八舌的對沈哲進行品評,老先生看樣子對他也很滿意。
沈哲心裡抹把汗,對太祖說聲抱歉,這麼一糊弄,整首詩又變了個味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
討論了一會,屋內安靜下來。
知道找自己來這兒,肯定不是為了一首詩,沈哲耐心等待他們發問。
這是韓啟功的要求,其他人都看著他。
“沈哲啊,我看你寫的傷仲永,內容思想先不說,文字上,古文功底可不低,你對文言沒落怎麼看?”
原來是這事,沈哲心裡有了底,他了解過不少。
當代所謂的“古文運動”,眼前這位韓啟功貌似就是發起人之一,平時從書刊雜誌上也見過他不少論點。不過沈哲並不看好,雖然文言自有其美,對比兩個時空,只把這群人看成古文愛好者。
有一條萬金油似的理由“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要”。
和另一種通行全球的語言相比,文言每個詞都有厚重的歷史積澱,而英文詞性相對固定,彼此翻譯困難。
東西方交流日益頻繁,怎麼擔當重任?
現代白話文體以明清白話為基礎,引進大量西方詞彙,達到一對一的關係,才提供了交流基礎。
這是古典華夏對近代西方世界的一種妥協。
另外還有更重要的原因。
沈哲佯作詫異:“韓老師,文言沒落從何說起,好像還行吧?”
“什麼叫還行?”韓啟功愣住,馬上皺眉道:“現在還有多少人用文言交流的?”
那是你沒見過另一個時空的情況,沈哲心底說道。
有一大批喝了幾口洋墨水的文人,借某次思想運動的掩護,大肆攻擊古文體。如果說西學東漸是歷史必然,語言改革也勢在必行,那麼作為民族文人,應該有擔當維護本國語言文字的覺悟。而事實上恰恰相反,他們反倒成了文化闖將,槍口對準了自己,態度極其激烈。
其中的代表胡適同學,還寫了《白話文學史》,為這個團體造勢。
只可惜寫完上卷,然後太監了,他的另一部《中國哲學史大綱》也是寫完上卷,隨即太監。
所以胡適被當時的語言文字學家黃侃,調侃為“著作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