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全球運載火箭一箭多星的記錄,是由印度最近創造的一箭104星。
這個記錄,已經很了不起了,當然,也有人評價說,印度的這種一箭多星,也只是向太空扔了一袋土豆,因為那104顆衛星之中,據大部分的衛星的質量,還真的就是一小袋土豆的分量。
當然,這種一箭多星的技術,也是表現了印度人在航空技術上的成就,這一點也是無法否認的。
而一箭多星技術,也只是掌握在少數國家手中。
一箭多星,就好像是奧運會的賽場,在這個記錄上,各國都有激烈的爭奪。
在七年前,美國用一枚運載火箭,成功將二十九顆衛星送入太空,第一次重新整理了一箭多星的記錄。
但是這個記錄也只是保持了兩天,就被俄羅斯人用一枚由撒旦洲際彈道導彈改造的運載火箭,發射了三十二顆衛星重新整理了。
隨後俄羅斯也自己重新整理了一箭三十七星的記錄。
到了最近,才被印度人的104星超越。
然而印度發射的104星,質量最大的一顆是730公斤的主衛星,有101顆都是十公斤重的奈米衛星。
此次未來科技集團即將發射的一箭多星,不但多達七百顆衛星,並且每一顆衛星都是相同的250公斤質量,光是衛星的總質量,就高達一百七十五噸。
這不但重新整理了人類一箭多星的記錄,也會直接重新整理人類運載火箭,一次性運載最大質量的記錄。
並且這個記錄,將會是短時間內,所不可能超越的。
而且未來科技集團也是一步到位,將整個覆蓋全球的衛星網路系統,直接一次性建立完成。
要知道在美國,也有相同的發射計劃,也計劃在地球近地軌道上,發射七百顆左右的網路衛星,但是那是需要一年的發射時間,且佔用大部分的運載火箭發射。
“此次運載火箭的發射,不但一箭七百星有極高的難度,且每一顆衛星都需要精確的投放在計劃的軌道上,這需要太空艙需要依靠本身的推進器,在近地軌道上進行長達四十八小時的工作,才能夠完全釋放所有的衛星。”
黃文康稍微介紹了一下此次運載火箭的發射難點。
事實上,黃文康說的只是一些較為困難的技術難點,實際上,從運載火箭發射,到一箭多星的整個技術,每一個環節都不簡單。
當然此次發射的難度,並沒有達到最難的程度,因為要發射的這七百顆衛星,都是處於同一個高度的軌道上,不需要太空艙依靠自己的動力改變軌道。
將多顆不同的衛星,釋放到多個不同高度的軌道上,甚至會直接送到同步軌道上,這才是更難的技術。
而這個技術,中美俄和歐盟也都已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