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那種一箭多星,雖然重新整理了一箭多星的紀錄,但是技術含量較低。
如果未來科技集團藉助這一級別的運載火箭,也完成一箭多星,不同軌道高度的精確投放,也無法一次性搭載七百顆如此龐大數量和質量的衛星。
然而無論技術難點的高低,光是如此大的運載質量和如此龐大的數量,也是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完成的,哪怕美國也是如此。
只要此次發射能夠成功,便足以讓未來科技集團的衛星發射技術,超過全球任何一家公司和一個國家。
在發射控制中心內,這些在全球科技領域相關企業的大佬等待中,運載火箭發射的時間慢慢臨近。
下午一點半的時候,發射控制中心,也開始進行了發射的十秒倒計時。
零秒,火箭點火成功,龐大的運載火箭,噴出了灼熱尾焰,地面上霧氣彌漫,快速的覆蓋了火箭的身體,但是很快順利起飛的火箭,便突破了煙霧的封鎖,如利劍直插天際。
以此同時,中美俄三國的天際警戒衛星,也都快速發現了此次的衛星發射。
並且也同時接到了未來科技集團的通報,這是未來科技集團的在發射運載火箭。
運載火箭快速的升空,飛行姿態始終都十分的穩定,幾分鐘之後,運載火箭將太空艙運送到距離地面兩百公裡的近地軌道上。
運載火箭和太空艙分離,太空艙本身的推進器點火併改變飛行姿態,同時釋放出了所攜帶的第一顆衛星。
此時,完成運載任務的運載火箭,在與太空艙脫離之後,保持著之前的飛行姿態,運載火箭的平衡翼開啟,朝著印度洋的方向落去。
在發射控制中心的主要顯示器上,也全都顯示了運載火箭的下落過程。
高度快速從一百五十公裡降落下來,在進入大氣層之後,與大氣層産生了劇烈的摩.擦。
現場在觀看的馬斯克等人,也都是一臉緊張。
因為他們發現,這個火箭回收技術,比他們想象中的要困難太多了。
獵鷹火箭的可回收,也只是回收第一級的火箭,但是人家卻是回收整個高達九十五米的運載火箭整體。
並且是直接從太空之中降落到地球,無論是難度還是技術高度,都不是獵鷹火箭都能夠比擬的。
降落的運載火箭,與大氣層的劇烈摩.擦,隨著運載火箭的推進器重新點火,因為下落速度的降低,摩.擦強度逐漸降低。
原本快變成火球的運載火箭,也清晰的出現在畫面上,而速度依然很快的朝著下面一望無際的印度洋落下。
此刻,在印度洋上,一艘專門回收運載火箭的泊船,早已經在印度洋上等待。
然而天公不作美,印度洋上波濤起伏,可以看到回收火箭的泊船,在海面上搖晃著。
快速降落下來的運載火箭,精準了對準了海面上搖晃之中的泊船,再次進行了兩次較大調整的降速,並且保持穩穩降落的速度,在眾人忍不住屏住呼吸的情況下,穩當的降落在泊船上。
當運載火箭在泊船上問問停下,並豎立在泊船上的時候,發射控制中心內,響起了巨大的歡呼聲。
現場,不管是馬斯克還是貝佐斯,臉色都不怎麼好,因為眼前這註定載入史冊的一幕,不屬於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