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四喜烤麩◎
院門被敲響, 袁如珠朝著籬笆外望去。稀疏的竹籬笆之間,穿著紅衣的女孩揹著背簍,站得挺直。
袁如珠大步走近, 開啟門,“紅玲?”
清河村海拔低, 並不是高原,邱紅玲兩頰卻有高原紅, 大抵是農活做多了,被陽光浸出來的。她含笑道:“老闆,我家的楊梅熟了, 給你送了些來嘗嘗。”
她把背簍放下來,背簍裡裝滿了泛著水光的楊梅。
看著滿滿的一背簍楊梅, 袁如珠愣了愣, “這麼多, 你把所有楊梅都背過來了嗎?”
“沒有, 家裡有好幾樹楊梅呢, 老闆,我家楊梅可甜了,全部都洗過的, 你嘗嘗。”
袁如珠拿起一顆楊梅, 紅燈籠一樣的楊梅鮮豔欲滴,似乎飽含了甜美的汁水,就等著牙齒去咬碎它, 去吸食它的甜汁。
她輕嘗一口,脆脆的楊梅破開, 涼沁沁的酸瞬間抵達味蕾, 隨後酸味逐漸退去, 甜味漸漸湧上來。
酸甜交替,水嫩汁濃,袁如珠彎彎眼睛,“好吃。”
邱紅玲頰邊漾開笑意。
“不過,我吃幾顆嘗嘗就行了,你把剩下的都揹回去,太多了。”袁如珠說。
邱紅玲搖頭,“不多,你都拿去吃吧……我背都揹來了。”
袁如珠拒絕了好幾番,最後只得妥協,“那謝謝了。”
將背簍裡的楊梅倒出來後,邱紅玲揹著空背簍家去。
正在堂屋裡刷抖音的李長貴見袁如珠背了一背簍楊梅進屋,他問:“哪兒來的這麼多楊梅?”
“剛剛紅玲送來的。”
“送了這麼多來。”李長貴看向背簍裡滿滿當當的楊梅。
吳桂芳拿起兩顆楊梅,嘗了嘗,“挺甜的。”她曉得,紅玲那女娃送這麼多楊梅過來,是為了感謝珠珠給她的工作機會。
那孩子是個懂得感恩的。之前飯館招工的時候,其實並不著急招洗碗工,只是著急招幫廚,但珠珠見邱紅玲可憐,所以才額外將她招進去當洗碗工。
“哇!楊梅!”小夏小秋圍過來,拿起楊梅就丟進嘴裡,“好甜!”
袁如珠拿起一顆紫紅的楊梅觀察。這幾日都是響晴天,陽光燦爛熱烈,楊梅吸收了陽光,而被陽光照射過的楊梅最為甜美,尤其是夏至前後的陽光。明天就是夏至了,夏至楊梅最為甘甜可口。
不僅可口,還很有養生效用。《本草綱目》中記載:“楊梅生津、止渴、調五髒、滌腸胃、除煩憤惡氣,若以楊梅泡酒,可解除暑熱。”
袁如珠打量著新嫩的楊梅,“取一些泡酒吧。”
袁如珠說做就做,立刻行動。她清洗幾遍楊梅,加白糖裝入瓷罐中搗爛,稍留空隙蓋上蓋子,然後等它自然發酵上十天。
等差不多十天過去,就可以用紗布絞汁,絞出來的汁便是楊梅露酒,絞出來的楊梅露酒在鍋內煮沸,煮沸之後倒入瓶裡密封儲存,儲存的越久,酒味越甘醇。
想著差不多十幾天過後就能喝的楊梅酒,袁如珠微微舔唇,腦海裡閃過琥珀色的楊梅酒。琥珀色的楊梅酒,每一口都有楊梅的馥郁果香,一口下去直叫人心神皆醉。
她咽咽嗓子,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喝到楊梅酒了。
轉日是夏至,夏至黃花滿地收,夏至時,正值黃花豐收採摘期。清河村裡連片黃花盛放,若一片金色海洋。
清早起來,袁如珠走到竹架子旁,竹架子上放著筲箕,筲箕裡鋪著黃花。黃花已然曬幹。她撚了幾下黃花,把黃花帶進灶屋。
吳桂芳掃著地,問道:“做啥吃?”
“昨天不是去鎮上買了麵筋嗎,今天我們用黃花和麵筋做四喜烤麩。”
夏至這天,就是要吃黃花,黃花做法很多,袁如珠最愛黃花做成的四喜烤麩。
四喜烤麩,上海傳統冷菜,由黃花,木耳,花生和烤麩燒成。烤麩,經發酵蒸熟製成的海綿狀麵筋,吃起來美味,因為蛋白質含量高,也很補人。
袁如珠在古代時,第一次吃到四喜烤麩,一吃便喜歡上了這道汁香濃鬱、滋潤飽滿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