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著四喜烤麩的美味,她吸氣,快速動作,開始做四喜烤麩。只不過她要做的不是正宗的上海四喜烤麩,是她自己研製的適合她自己口味的“改良版”四喜烤麩。
她把幹黃花菜和幹木耳放到溫水裡泡,將烤麩切成小方塊焯水。
鍋燒熱,她將大豆油倒進鍋裡燒。油溫升到六七成熱的時候,焯過水的烤麩全部下入鍋內炸。
一邊炸,她一邊用漏勺翻動烤麩,方塊狀的烤麩在熱油裡翻滾,很快變得金黃。
袁如珠聽著滋滋滋的聲音,微微牽唇。她喜歡油炸的聲音。油炸的聲音很治癒,聽覺和味覺通感,能感受到一種飽腹的滿足和幸福感。
烤麩炸好,另起油鍋,袁如珠開始炒糖色。冰糖炒化,逐漸變成醬油色,微微起泡時,她把炸好的烤麩倒進鍋裡。
快速翻炒上色,炸的金黃的烤麩染上了一層淺淺的紅,這時候她把老抽、生抽、香醋、番茄醬炒進去,烤麩又變成了醬紅色。
翻炒入味之後,清水入鍋,水位漫過烤麩。大火燒開之後,中小火慢燉。
鍋裡湯汁收的差不多的時候,袁如珠將炒過的黃花菜、木耳、花生倒入鍋裡翻炒。
黃花、花生、木耳緩緩融進粘稠的湯汁裡,此時她蓋上鍋蓋,繼續小火燒。
五分鐘過去,鍋裡已經完全收汁,袁如珠在鍋裡淋上些許香油。淋過香油,袁如珠版四喜烤麩出鍋。
四喜烤麩冷吃熱吃都不很不錯,鑒於現在是夏日,天氣炎熱,所以袁如珠將出鍋的四喜烤麩放井水裡涼了涼,打算冷吃四喜烤麩。
涼過的四喜烤麩上桌。一家人快速去夾了吃。
濃油赤醬的四喜烤麩散發著誘人垂涎欲滴的濃香,引人迫不及待一口將烤麩吃進嘴裡。
涼涼的烤麩嚼起來有略微的彈性,咀嚼時,烤麩的毛孔全部開啟,濃鬱的醬汁從烤麩的毛孔縫隙裡溢了出來。醬汁香香甜甜,鹹鹹鮮鮮,在唇頰間滌蕩縈繞,不絕留香。
烤麩糯彈,黃花菜軟綿,花生和木耳輕脆,整道菜有糯有脆,香甜鮮鹹,汁香濃鬱,滋潤飽滿,口感十分豐富。
袁如珠嚥下四喜烤麩,說:“我做的不是最正宗的四喜烤麩,我改了下味道,和正宗的四喜烤麩味道比起來有點差異,下次做正宗的四喜烤麩嘗嘗。”
吳桂芳說:“現在這個很好吃。”她沒吃過正宗的四喜烤麩,但她覺得珠珠現在做的四喜烤麩已經很好吃了。
李長貴和小夏小秋附和,“不正宗的也好吃!”
聽到這話,袁如珠莞爾,“正宗的也好吃,下次做了嘗嘗。”
早飯過後沒多久,家電商店將空調送了過來,安裝上空調後,袁如珠立刻開啟空調。
涼幽幽的涼氣瞬間侵襲整個室內,趴在老電風扇前吹涼風的嘟嘟和小白感受到涼氣,朝空調的方向靠近,然後繼續板鴨趴。
裝空調的工人走了之後,袁如珠去廚房練廚,小夏小秋窩靠在吳桂芳旁邊看電視,李長貴靠著涼椅,刷抖音。
看了會兒電視,吳桂芳拿起盤子裡裝的楊梅,邊吃楊梅邊看電視。因為開著空調,桌上的楊梅被冷氣浸潤得冰冰涼涼,吃起來更加可口。她喟嘆出聲,隨後視線掃過空調。
目光又轉向在她旁邊刷抖音的李長貴,在看電視的小秋小夏,一時間,吳桂芳有一種在做美夢的夢幻感。
從前這個時間點,她和長貴忙著家務農活,為了省電,小秋小夏也不會看電視。哪裡會像現在這般,吹著空調,吃著水果,玩著手機,看著電視。
這般輕松自在的日子,仿若是在做美夢一般。
但這不是美夢,是真實存在的。而這一切,都是珠珠帶給他們的。若不是珠珠,他們哪裡會過上現在這樣的神仙日子。
她感慨著,繼而放下懷裡看電視看得專注的小秋,去往灶屋。
暖暖的光籠罩著灶屋,灶臺前,胖胖的姑娘繫著圍裙,她拿著小碟子,一點一點地調味,試味,再調味,再試味。
發現吳桂芳進來了,她轉過頭,“么姨。”
暖暖的光氤氳著她白白的面龐,她彎著眼角,暖光氤氳進了她的瞳仁,吳桂芳看著她,一時只覺自己的外甥女兒雖然有些胖,但比任何女孩子都要好看,比那個……周繪熒要好看。
思及周繪熒,吳桂芳默默吐氣。
“么姨?”
吳桂芳連忙回神,她說:“你還要練多久?歇會兒吧。本來今天就是你該休息的時候。”
飯館週末不營業,工作日每天上午九點營業到晚上九點,作為主廚的袁如珠其實挺累的,尤其是現在客人還越來越多。所以週末休息日時,吳桂芳希望袁如珠能好好休息休息,可袁如珠天性勤奮刻苦,即便是休息日也要練廚。
她廚藝這樣好,和她的勤奮刻苦有很大的關系。
袁如珠說:“還行,再練會兒再休息。”
週末過完,如珠飯館重新開門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