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又過去了4年。
這四年中,林風和風行已經發展壯大起來,林風成為全球知名的企業家和富豪,身上籠罩著“商業天才”、“網際網路戰略家”、“投資之神”等諸多光環。
而風行也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
今時不同往日,如今風行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火熱追捧的公司,可以毫不謙虛的說,風行的股票不愁賣!
風行甚至都不需要費力的去宣傳,只要傳出啟動認購的訊息,在全球範圍內獲得超額的認購額度是毫無疑問的。
那麼,對於林風和風行而言,對擔任此次風行上市承銷商的那些投行,最主要的訴求,就從保證股票發行的順利,變成了能夠獲得更高的融資額度和市場估值。
說白了,就是能夠有更高的發行定價!
當然,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總是希望自己的股票定價越高越好,這意味著可以募集更多的資金。而以發行價認購的機構投資者則希望買到的股票還有升值空間,最好能以最低的價格買下。
作為承銷商的投行,首先必須保證發行價既能吸引投資者的眼球,又能為上市公司募集到期望的資本。
有時候如果把發行價定得太高,並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這是因為很難在推介與銷售過程中獲得較好的認購,而且即使勉強上市發行,其股票的後市表現也難以樂觀,有可能造成破發。
這既會嚴重損害投資者的利益,也會影響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形象和投行的聲譽。
所以投行在定價時,一般會為投資者預留出一定的盈利空間。
當然,承銷商大多會包銷或者承銷部分股份,也就是說,如果發行價定的低而市場認可,上市大漲的話,承銷商就能夠賺取更多的利潤,有時承銷商也會從這一點考慮,適當的壓低價格……
所以,公司上市的過程,也就是公司、投行、基金就利益進行衡量、判斷和分配的過程。
從流程上來看,海外上市時投行定價的方法,是以預測的價格區間透過路演去做市場詢價,也就是所謂的“bookbuiding訂單生成管理)”過程獲得機構客戶的訂單,把客戶在不同價格下的認購金額彙總,如果在高限的訂單超出倍數很多即可上調,反之亦然。
也就是說,投資銀行給公司定價的流程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根據折現現金流法和相對估價法提出初步價格範圍;其次,給出初步定價區間之後,上市公司透過路演等市場推介活動進行市場詢價,即看機構客戶對股票的反響情況。後者決定最終的發行價。
但是,由於後市上漲的原因有可能是散戶和訂單沒有滿足機構,甚至是對沖基金的追買,投行要做到精確到上漲30之內很難,尤其是對於網際網路公司。
正是因為整個上市過程存在著太多的環節和不確定因素,所以才能體現承銷商的專業性和價值所在。
風行的上市承銷商最後確定為5家投行,分別為godansachs高盛)、jpanchasejp摩根)、creditsse瑞信),anstaney摩根斯丹利),citigroup花旗)。
其中高盛為主承銷商。
這五家承銷商的分工各有不同:
高盛、瑞信與大摩負責招股說明書的內容,然後就是負責監管上市後的禁售期一般為上市後的90到180天)。
jp摩根主要負責估值與發行的結構即老股與新股的比例等等)。
同時,高盛還有一個工作,就是擔任股價穩定機構。也就是最壞的情況下首日不能跌破發行價綠鞋機制,即“超額配售選擇權”,該機制可以穩定大盤股上市後的股價走勢,防止股價大起大落),好的情況下如何穩步推高股價。
這是很有技術含量的活,高盛也是整個華爾街交易方面的最大行家,這個工作非高盛莫屬。
當然,作為主承銷商,並且承擔了重要的工作,高盛獲得的傭金將會是其他投行的2倍!
除了這五家承銷商之外,還設立了一家協調行,rothschid羅斯柴爾德),這家歐洲老牌投行在全球金融圈根深蒂固,適當的分一些好處,對於風行股票在發行時的全球認購自然大有裨益。
同時,作為獨立股權諮詢公司,羅斯柴爾德並不參與承銷,但是以獨立顧問身份為風行提供建議,擔任風行和承銷行的中間人,他們豐富的金融經驗也可以幫助風行與承銷商進行博弈……
雙方的第一次博弈就出現在詢價前的第一次初始定價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