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知道為什麼,高廠長全然沒有這個打算。
還讓收音機廠繼續幹老本行。
不過國內的收音機市場還挺大,做這個倒也不是不行。
至於農用研發中心,那個部門一直都那樣。
老趙不爭不搶的一直在搞些小東西,聽說和農學院的專案團隊有合作,在搞一些技術方面的研究。
反正廠裡就這麼養著,倒也習慣了。
這三個部門都去了,接下來不是他們半導體研究中心,就是老黃那邊的微型計算機研究中心。
聽說賀蘭山暫時回不來,高廠長要投身到微型機的研究中去。
所以老黃那邊應該是最後一站才對。
按理說該輪到他們這邊了。
咋就被略過去了?
是自己哪裡做的不好?
王主任開始反思。
想起了前幾天餘明城傳達的工作指示。
那或許,不該簡單的複刻這些光刻機,更重要的是得有自己的專利?
行吧。
隨便領導什麼時候來視察吧。
他先安排人,把這交代下來的任務捋清再說。
南雁的耳報神很快就帶來了訊息。
半導體研究中心那邊開始進行光刻機的相關研究。
這個訊息讓南雁笑了起來,行,她改天有空去半導體研究中心那邊一趟。
王主任完全沒想到,他這邊不期待人來了,準確點說想著拿出點說得過去的東西後,再等著人過來。
結果領導冷不丁的過來了。
猝不及防啊。
“我就是過來看看。”南雁對機械還算懂行,但光刻機這可不止是機械,涉及到了光化學種種,她雖說知道一些關鍵性的知識。
但眼下壓根派不上用場。
提了也沒用。
光刻機的發展歷程大概可以分為五代。
接近式光刻機、分步重複式等倍投影光刻機、步進式縮小投影光刻機、步進掃描式投影光刻機以及日後大殺四方的極紫外光刻機即euv光刻機。
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前半段是接近式光刻機的時代,盡管後來出現了漸進式光刻機,但因為技術緣故,良品率低,這導致晶片成本居高不下。
就連美國軍方都覺得貴。
提高良品率顯然很有用。
想要提高良品率,不外乎兩個途徑,一來提高晶圓也就是多晶矽的純度。
二來則是提高光刻機的效能。
無線電廠這邊選擇的是提高晶圓的純度,這當然無可厚非。
甚至可以說,掌握了這一技術,不管何時都能夠保證絕對的晶圓純度,在眼下比提高光刻機效能更具有價效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