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風波,在沈府似乎沒留下多少痕跡,沈知通下令查了,卻沒深究,像是預設了蟊賊誤闖。
沈青慈坐在窗前,手中書卷已放下。
“小姐,夫人帶著靖遠侯府的教養嬤嬤來了。”半夏的聲音帶著一絲緊張。
沈青慈起身理了理衣衫,神色平靜無波。
趙氏走在前面,臉上堆著笑,虛偽又親暱。
身後跟著一個五十歲上下的婦人,深青比甲,髮髻梳得一絲不苟,像個刻板的模子。
婦人面容嚴肅,眼神銳利,行走間自有一股規矩方圓的氣度。
靖遠侯府,李嬤嬤。
“青慈,快來見過李嬤嬤。”趙氏熱情招呼,“這位李嬤嬤可是侯府的老人,精通規矩禮儀。往後你可要好生跟著學,莫失了我們沈府和侯府的體面。”
沈青慈上前,規規矩矩行了一禮:“青慈見過李嬤嬤。”
李嬤嬤一雙眼緊盯著她,透著審視與苛刻,半晌才鼻腔微動含糊地應了一聲。
趙氏又對李嬤嬤笑道:“嬤嬤辛苦了。這孩子自小養在外面,規矩疏漏,若有不周,還請嬤嬤費心教導,嚴厲些無妨。”
話裡話外,暗示沈青慈“野”,給刁難鋪路。
李嬤嬤扯了扯嘴角,皮笑肉不笑:“夫人放心,老奴奉命而來,自當盡心。
接下來的幾日,李嬤嬤開始了“教導”。
站姿、坐姿、行禮、言談……無一不苛。
“腰背挺直!下頜微收!眼神不許飄!”
“行禮手肘內收!幅度再小些!”
“回話聲音要柔!語速放緩!”
李嬤嬤的聲音帶著威嚴,不時在聽雨軒響起。
半夏在一旁看得心驚膽戰。
沈青慈卻始終淡然,指出錯處,她立刻改正。
動作標準,儀態端方,竟是半點錯處也挑不出。
幾次下來,李嬤嬤眼神中的輕視稍斂,但刁難未停,反而更隱晦。
她開始在細枝末節上設陷阱。
這日,李嬤嬤命人搬來茶具,“侯府往來皆貴客,茶道亦是教養體現。”
丫鬟將幾個錫製茶葉罐擺上桌,龍井、碧螺春、毛尖、普洱、鐵觀音。
李嬤嬤嘴角噙著一絲冷笑,等著看她出醜。
鄉下女子,能認全就不錯了,還懂沖泡品鑑?
沈青慈目光掃過茶葉罐,平靜無波。
茶道她不算精通,但跟著師傅在山上她耳濡目染,加上看過一些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