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第 19 章
維也納的雨比想象中冷。
周懷瑾拖著行李箱站在中央車站外,雨水順著他的發梢滑進衣領。右手腕的舊傷在潮濕的天氣裡隱隱作痛,他下意識地摩挲著那道疤痕,像在確認某種真實感。
”需要計程車嗎?”一個留著絡腮胡的司機用德語問道。
周懷瑾張了張嘴,發現自己連最基本的德語應答都不會。他最終只是搖了搖頭,用英語說了句”謝謝”,然後拖著箱子走進雨中。
地圖上標記的公寓在第七區一條僻靜的小巷裡。房東是個會說英語的老太太,看到他濕透的襯衫時驚呼一聲:”天啊,孩子,你會感冒的!”
浴室的熱水器不太好用,水流忽冷忽熱。周懷瑾站在花灑下,看著霧氣在鏡子上凝結成珠。鏡中的自己瘦了很多,眼下有淡淡的青黑,右手腕上的疤痕在蒸汽中泛著不健康的粉紅色。
他忽然想起齊延野總會在這種時候遞來一條烘幹的熱毛巾——”傷口不能沾水太久。”
毛巾架上空空如也。
老城區的二手琴行招兼職調音師。
”手怎麼了?”店主約瑟夫盯著他右手的動作,”車禍?”
周懷瑾正在除錯一架老舊的貝森朵夫,聞言手指微微一頓:”小時候的實驗事故。”
”能修好這架琴嗎?1927年的老家夥,音板都開裂了。”
他花了一整天的時間。當第一個完整的和絃響起時,約瑟夫吹了聲口哨:”你該去金色大廳,而不是在我這兒修破爛。”
周懷瑾笑了笑,沒說話。
傍晚回家的路上,他在街角麵包店買了半價的黑麥麵包。店主送了他一小袋糖霜餅幹:”新鄰居優惠。”餅幹烤成了鋼琴的形狀,讓他想起齊延野辦公室那架施坦威。
公寓的窗臺上積了層薄灰。周懷瑾用紙巾擦拭時,發現窗框縫隙裡有幹枯的玫瑰花瓣——上個租客留下的痕跡。
他突然很想知道,齊延野現在是不是還在找他。
國立圖書館的音樂區有架公共鋼琴。
周懷瑾總在週三下午去那裡,因為這天管理員瑪利亞會偷偷允許他多彈半小時。某天他正在彈《雨滴前奏曲》,身後傳來書本落地的悶響。
”抱歉。”一個戴圓框眼鏡的女孩慌忙撿起樂譜,”您彈得太像科爾託的版本了,我嚇了一跳。”
她叫艾瑪,維也納音樂學院的學生。
”你的右手,”她指著他的手腕,”第四指和第五指的連線有問題。”
周懷瑾下意識蜷起手指。
”我老師專治這種神經損傷。”艾瑪在餐巾紙上寫了個地址,”雖然脾氣像地獄裡的惡魔,但確實救過不少鋼琴家的手。”
那張餐巾紙在他口袋裡放了三天。直到某個失眠的深夜,他才發現自己已經站在診所門口,手裡攥著皺巴巴的紙條。
施密特醫生的診所有股刺鼻的消毒水味。
”ntx神經毒素殘留?”老醫生用鑷子戳他的指關節,”難怪常規療法沒用。”治療像一場酷刑,電極貼在面板上時,周懷瑾咬破了嘴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