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淅淅瀝瀝下著,想到雨多下一時,水災就多嚴重一分,四位知縣的臉上或多或少都掛著愁容。也正因此,知府傳他們前來面議抗災對策。
堂外腳步聲漸近,知府秦浩秦大人面色凝重地走進來,隨行還有兩名護衛,以及一位錦服青年。
護衛們並未深入,背朝內分守在入口。錦服青年落後秦浩一步,隨他走進來。
四位知縣起身向秦浩行禮,在知府沒有介紹之前,他們目不斜視,視線並不落在錦服青年身上。實際上,在二人進來時他們便已觀察過了:看似錦服青年是跟隨秦浩進來的,實則是秦浩引他進來的。
那位錦衣青年,秦浩的稱呼是:京城陳大人,為水災而來。
有了定位,氣氛又活絡起來。
西南府並不是第一次發水災,只是今年更為嚴重,受災面更廣。
陳大人聽過各方意見後,終於開口問道:“府試暫停了?”
秦浩答道:“正是。”
“何日再考?”
“災情一日不除,災民聚集,再考的日子也無法確定。”
“應試的考生都安置在何處?”
“大多考生留在城內,少部分歸鄉了。”
“救災自然重要,府試亦不可落下。不然皇上發現今年獨缺本府人才,皇上會如何想?”
“這……大人有何妙計?”
陳大人輕笑一聲:“我沒什麼妙計,治水之道諸位比我更清楚。只是,既然府試的日程已被打亂,不若叫那些考生也加入治水之列,出謀劃策?”
“這……”
秦浩一時呆住,他在任這些年,確沒見過這樣的操作。
書生手無縛雞之力,讓他們去幹體力活,不一定願意。書生也多是閉門讀書,官吏的經驗都是在任位時慢慢積累的,讓他們說治水之道,不一定勝任。
這位大人……果然如京城友人信中所說:是個不愛按常理出牌的!
以這位大人的身份,秦浩自不會愚笨到反駁,他很快想到對策,附和道:“大人,下官覺得可再加些獎勵,能從始至終者,府試加分,出良策有功者,府試加大分。”
陳大人贊許道:“就如秦大人所言。”
……
府衙給楊瑾的通知是尹良正親自送去的。這是個難得的機遇,楊瑾又是他的得力下屬,這個機遇於他於楊瑾,都很重要。
等尹良正走後,趙豐憂心忡忡問:“公子,聽說災區有瘟疫,會不會……”
楊瑾捏著信箋,說道:“府衙包吃住。”
趙豐:“……”吃飯雖然重要,但公子你不能因為咱們剩的銀兩不多就棄性命安全於不顧呀!
翌日,楊瑾到府衙報道。
同到等候的還有四人,都是各位知縣推薦,其中有鄉紳,有老書生,有年輕俊傑,都在彼此的縣城中稱得上名字。
正因如此,若這幾人願意投身治水之列,對普通考生也有鼓勵之意。當然,如果他們能從始至終,得到的獎勵也比普通考生更多更好。
秦浩安置好五人後,馬不停蹄的來到陳大人暫住的院落彙報——即使他將府衙最好的院落騰出來,也總覺得怠慢了這位大人。
“聽說城中打算舉辦一場廚藝比賽?”
正等著陳大人發言的秦浩一愣,半晌才從記憶的邊角拎出這件事來。
他斟酌著語氣答道:“確有此事。是由城中的酒樓牽頭,邀請各縣酒樓參加。一來善款善食用來賑災,二來也算行業內切磋。按往年這些商販自行組織的賽事下官都很支援,只是今年情況特殊,下官一直沒有批準,正準備問問大人的意思。”
陳大人道:“這是件有利民生的好事,現在正是要熱鬧熱鬧的時候。秦大人不必緊張,我也聽說西南府有許多特色美食,還想私情託秦大人向主辦方要個評委的位子坐坐。”
秦浩腳下差點沒站穩。
當評委?那就得吃東西,萬一吃壞了這副身骨,他擔當得起嗎?
可看這位大人笑意滿滿的臉,秦浩也只能點頭應道:“大人能做評委,是他等的福氣。”
出了院門,秦浩抹把額角的汗,立即招來心腹商議此事。往年他都隨主辦方折騰,今年是萬萬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