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3章 開天闢地
由於歐洲沒有受到疫情的波及,陳康傑這段時間只在歐洲開了兩場演出,東亞,北美以及澳洲的演出都受到影響而推遲和改期了。
除了在歐洲開演之外,陳康傑的打量精力都被他用來拍攝他的音樂劇了。
陳康傑的第一部歷史故事性的音樂劇取名為《開天闢地》,其故事就從盤古開天闢地的傳說開始,一直到夏商兩朝。
按照我們的歷史年代劃定,黃帝到堯舜禹,這段歷史的跨度十分巨大,可以從一百六十七萬年前到公元前四十世紀。他屬於史前的原始社會時期。
這段歷史由於大多是流於傳說,缺乏強有力的史料支撐,因此陳康傑花的篇幅並不大,只用了十分鐘來進行講訴,而且,其背景畫面大多數也是靠電腦特技。
“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嶽峨河浩.......”為了迎合歷史,寫出一篇歌詞,陳康傑絞盡腦汁,也借鑑了很多歷史文獻。
當然了,要進行如此恢弘的大製作,要將那麼一段源遠流長的歷史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進行呈現,光靠陳康傑一個人是絕對遠遠不夠的,為此,富旦大學,水木大學,京城大學以及黔州大學,社科院的十幾位權威的歷史學家,社會學者,考古學家都參與到陳康傑的團隊中來,為他提供建議,甚至實施一些行動規劃。
每一個片段拍攝製作出來,也需要這些專家來進行一個客觀稽核。如果他們百分之九十都同意了,那陳康傑就採納,要是他們反對的人超過百分之十,那陳康傑會進行適當的修改,要是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專家有異議,陳康傑則會推倒重來。
要讓每個人都百分百認可,那幾乎是達不到的,畢竟每一個學者專家都有自己的判斷和思考,甚至於對於一件事,他們會有多種看法,而陳康傑只能選擇主流的那部分。
並且這還不像書籍,可以在備註的地方將其他的看法列舉出來。
重生以來,這是陳康傑真正遇到的覺得艱鉅的事情,超過了他的創業,也超過了他在賽場上的辛苦。
因為賽場上的事情,重生之後的陳康傑有得天獨厚的體質,至於其他方面,印在他腦海中的深刻印象以及非凡的記憶力可以很好的幫忙。但是創作這種大型的歷史題材音樂劇,不但從來沒有人做過,光說浩如煙海的內容選取,那就是一份繁瑣和考驗耐心以及智力的工作。
更難的是,他並不是一部電影,可以選取其中的一個片段。光是那樣的話,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還有一點,那更是像一座大山一樣擋在陳康傑以及團隊人員的面前。就是音樂,那其中要加入很多符合歷史文化氣息的音樂。
創作其他音樂專輯,陳康傑可以大量抄襲,可以隨意,但是在這個系列題材中,陳康傑毫無經驗可循,也不能隨意填詞作曲。
如果上面的這些都還停留在內容層面的話,那麼怎麼樣讓創作出來的作品被世界觀眾所接受,就牽扯到思維層面的面向了。
以往國產電影之所以在國外很好引起共鳴,除了技術原因之外,我們只從我們的文化慣性和我們的思維模式出發有著很大的影響和關係。
而這一點,那些什麼專傢什麼學者,就很難幫得上忙,他們壓根沒有那個意識,也沒有那樣的經驗。這種方向性的把關,只能靠陳康傑自己。
既要表現出我們的歷史和傳統,很好的給世界展現出中華文化的魅力,同時又要兼顧國外的口味和思維。兩者要做到很好的平衡,真的是很不容易。
好在陳康傑有豐富的相關經歷,而且他的團隊人員中也有很多國外的工作人員,陳康傑除了可以隨時聽取他的建議之外,還一定程度上給他們按照自己想法的發揮空間。甚至於,每一個片段的審閱,他們也充當了驗證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