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裡,看到賀建權和耿啟中居然一起過來了。
“夏臻,有件事跟你說一下。”兩人進屋後也沒客氣,直接找了個地方坐下,等祝琴泡茶上來,耿啟中才搶先開口。“隔壁新倉縣的毛紡廠,聽說我們這邊要搞長毛兔養殖基地,過來想談合作,你覺得是供應給他們好,還是照原計劃我們自已收購——”
當初計劃這件事時,他們一起商議過,希望借那個種植養殖基地,辦一些配套的工廠,發展舜江縣的經濟。
兔毛也是其中重要的物資之一,夏臻的建議是要麼把兔毛囤積起來,等價格上去後再出售,賺一筆差價。
要麼辦一家毛紡廠,把兔毛加工成毛線,再供應給相關企業。
現在有別的廠家來談合作,他們擔心打亂夏臻的部署,就過來聽聽他的意見。
“這是好事啊!”夏臻聽到後卻是一喜。“估計是馬叔叔幫忙介紹過來的,那就賣給他們好了,這樣我們也可以省一些事。”
當初會安排自已親自找人收購,是考慮到本地有大量的產出,一時找不到配套的單位接收物資,不得不自已想辦法解決銷售問題。
畢竟現在工廠比較少,過幾年就不一樣了,不怕兔毛賣不出去。
既然有現成的合作物件,自然沒必要麻煩了。
何況養殖規模擴大後,以後需要操心的事會更多,比如大量的禽蛋以及豬羊等等,同樣要為它們的銷售問題操心。
前世為什麼江浙滬經濟發展得最好,除了當地人的觀念比內地人更超前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工業基礎好,有大量相關的配套工業存在。
你要開汽車廠,附近有大量的塑膠廠和機械廠,可以就近為你生產配件。
你要搞房地產,當地有大量的熟練泥水匠和施工員等相關技術人才,不用擔心沒人可以聘用。
更不用說其它小型產業鏈,幾乎都能找到配套的服務商家。
就算一時沒有相關企業,也會有人發現商機,然後給你提供配套服務。
在媽媽的孃家搞種植養殖基地,最大的困難不是如何養好和種好,而是配套問題如何解決。
這對當地人來說,既然難題也是機遇,所以說這是一塊巨大的蛋糕,同樣也是一塊非常難啃的骨頭,需要縣裡和市裡一起合作,為當地分憂。
具體的解決辦法,辦企業反而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畢竟以當地的能力,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大量投資辦工廠。
別說資金不夠,相關人才也跟不上。
所以首選反而是聯絡省內外相關企業和單位,給對方供應物資。
“我就知道你會這樣說。”耿啟中聽後激動地回答。“看來賀書記對你的瞭解,還不如我——”
他們兩人今天會過來,就是在這件事上產生了分歧。
賀建權認為公社有這樣的發展機會,全部是夏臻給的,不能忽略他的利益,必須把兔毛留下來,讓他多賺一些錢。
而他則認為夏臻不會在意這些小小的利益,只要對當地發展有利,他都會顧全大局。
現在看來,似乎自已對他更瞭解一些。
“都怪我,沒有提前把這些說清楚。”夏臻聽他這樣說,頓時不澹定了。“當初會這樣安排,就是怕大量的物資生產出來後,一時找不到銷售渠道,才不得不自已想辦法解決——”
看來自已還是小看市裡的力量了。
越州市下轄四縣兩區,工業基礎其實不算差,如果市裡能出面和其它幾個縣的企業協調一下,這邊的產出,估計輕易就能內部消化。
現在有單位主動來談合作,估計是馬叔叔在那邊出了力,幫自已解決一部分困難。
有這樣的好事,肯定得牢牢抓住,同時公社這邊,也要想辦法派人出去談合作,爭取找到更多的配套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