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直接的,也是最能夠改變皇帝心意的就是在殿試的時候。
給他最直面的沖擊,聞子吟才有可操作的餘地。
因而聞子吟一方面出於真的想去做,也有把握去做到而說出的,一方面就是因為想給皇帝最深刻的印象,另他更加註意到自己,以此能夠最快晉升自己。
一般而言,封建王朝升官普遍偏慢,早年還有世家關系,到如今科舉越發興盛,帝王權利越發穩固的時候,中央權利集中的君主手裡,皇帝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
因而朝廷的晉升一般都偏慢,官員們需要累積經驗,還要能夠入得帝王的眼,讓他心裡知道有這麼個人,知道他幹了什麼,晉升的時候才會想到你。
如若不然,僅僅靠著吏部的考評,得積攢多少年的優秀考評?這對所有官員來說,每一個品階都是一個大鴻溝,有些人一輩子一二十年都在一個位置上不挪窩,勤勤懇懇庸庸碌碌地幹活。
因此,聞子吟才會想辦法脫穎而出,辦法固然冒險了些,但效果卻很好,也很值得。
翰林院的幾年時間她沒耐心年年修書,不如多幹點實事,比如打仗什麼的,比如給百姓糧食增産什麼的,比什麼都有意義!
果不其然,皇帝果然同意她自由崗位,雖說掛職,然而卻是自由的,現如今又被派發了重任。
對攻打呼烈格爾這件事,可以說,皇帝是將很大的重擔放在她肩膀上了,也對她抱以期望,否則一般的君王哪裡敢將這麼重要一件事交給一個尚未及笄的少年少女?
即使她才華優秀,也不足以讓帝王賭上軍隊的性命和所有。
思及此,聞子吟意味不明地說道:“有些事,有去爭取方知能做到,不去做,那便一輩子庸碌無為,謹慎或膽小不是無能的藉口。”
傅清看著她嬌小筆挺的背影,向來溫和的眼睛罕見地盯著她離去的背影目光直直地在發呆。
三個月後。
北方邊關傳來了第一份捷報。
東槐勝了!
大軍到達邊關守城,恰好碰到一波過來劫掠的呼烈格爾散兵,軍師當機立斷,派出專人順著這股散兵摸下去。
後來查探到呼烈格爾二王子的蹤跡,設下計謀不僅生擒二王子,且剿滅了他上萬的人馬,還繳獲了一大批的健碩的馬屁,給予了呼烈格爾第一次重擊。
邊關的戰役來了一個開門紅,從那時開始,誰也沒想到,他們跟著軍師的步伐走,竟然一路順利地打得呼烈軍落花流水。
甚至連中原兵和呼烈格爾的兵馬在體格上體力上的差距都阻擋不了他們勝利的步伐,原本連氣候和環境的劣勢,都被軍師硬生生掰了回來!
如此,不僅開門紅,且後來接連的戰爭勝利,讓東槐士兵們士氣大勝,在北征幾十萬大軍當中,軍師的威望不弱於常年領兵的長公主和趙將軍,反而隱隱後來居上。
五個月後,邊關傳來了第二份捷報!東槐北征大軍又一次勝利了!
半年後,第三份捷報,八個月後,第四,第五......記不清第幾次捷報,東槐北征大軍彷彿將呼烈格爾追著打。
第一次傳來捷報的時候,東槐上下興奮得無以複雜,第二次第三次的時候舉國上下皆歡,但接連後面捷報不斷,朝野上下和百姓們都已經習慣到麻木了。
後面再多幾次的捷報,但凡有人提起北方戰事,底氣十足已經習以為常的東槐百姓和官員,總會面色平靜地道:“噢,他們軍師啊,又打勝仗了?那不是很正常?”
然而沒等百姓們和官員們高興多久,一年後,伴隨著東槐又一次大捷的訊息,有一個震驚朝野的不幸訊息!
另所有百姓和朝廷上下感到痛心的訊息,他們的軍師失蹤了!
這一年來,靠著這個他們一開始並不信任的小狀元軍師,邊關連連傳來捷報,過去十年的捷報好訊息都沒有這一來年多。
然而就在全軍又一次獲得大勝的時候,沒有人感到喜悅,在這一次大戰中,被軍師計謀戰略坑得不輕,接連敗仗的呼烈格爾終於將魔爪伸向了聞軍師。
他們調虎離山,一邊主力吸引火力,吸引東槐軍隊,一邊排出了小部隊,分散開來,將軍師這邊與大軍分隔,最終造成軍師在大戰過後,已經隨著幾個護衛不見了。
他們初步懷疑是被敵軍給抓了,因為戰場找不到軍師的屍體,但也不排除遇難的可能性,呼烈格爾對聞子吟恨之入骨,就是因為她一次一次地出主意,才會讓東槐大軍將他們打得接連後退,失去了大半的地盤。
至於為什麼不找主帥?呼烈格爾早前和東槐的大長公主打過的交道不計其數,大長公主打仗什麼套路,他們作為老對手還是很清楚的。
然而突然冒出一個名不經傳的軍師,兵法詭秘,戰略變化多端,完全讓人摸不著頭腦,使得他們接連敗下陣來,連連向北後退,要知道再退,他們要怎麼生存?
越靠近北邊,氣候越差越冷,那邊的水草荒蕪,根本不足以養活他們,因此呼烈格爾退無可退,終於狗急跳牆了。
“皇上,微沉懇請您下令讓大軍多停留一月,尋找聞大人,這一年多的勝仗多虧了聞大人,您不能不管,她還會及笄,她的人生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