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策論內容便是分析東槐與北方呼烈格爾汗國之間的關系,以及提出解決辦法,以此為題寫一篇不下於六百字的策論,字數沒有上限。
一般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不是主戰派便是主和,但是聞子吟不這麼想,她喜歡雙管齊下,直達中心。
呼烈格爾汗國是馬上民族,雖說兵力強勁,民風彪悍,全民皆兵,但物資和國力上到底多有不如佔據了中原的東槐。
因此,呼烈格爾汗國為了生存,歷來在秋冬和開春之際在北方邊境小城小鎮燒殺搶掠,他們騎著馬來去如風,搶了就跑,東槐計程車兵們拿他們莫可奈何,這個問題因此一直得不到根治。
而呼烈格爾汗國見東槐拿他們沒辦法,更是猖獗肆無忌憚,甚至這幾年來大大小小的沖突數不勝數,每年朝廷要花費不計其數的人力和物力去維護邊界和平。
東槐的軍力軍資也大多用在了這上面,至於以西的駱迦國,因隔著一條諾大的險河,又有水軍鎮守,因此倒是相安無事,他們想鬧也鬧不起來。
聞子吟兒時,家中兵役便是因為北方沖突方才徵兵。
這些事她都瞭若指掌,趙老爺子也會時常指點與她,趙老爺說的比外邊的要清楚許多,外人只知東槐與呼烈格爾汗國關系不好,經常打仗有沖突。
但卻不知一點,呼烈格爾汗國之所以如此,東槐卻一直忍受沒有徹底攻打過去,一直忍受著騷擾,再不軟不硬地回擊,即使皇帝每次看到此類的邊境急報都怒火三丈,然而卻一直沒有真正爆發大規模戰爭,是因為兩國之間私下有了協議。
東槐建國三代,底蘊並不深厚,當今皇帝是第三代帝皇,皇室尚在修生養息發展國力軍力,並不想爆發戰爭,然而又拿呼烈格爾汗國沒有辦法,因此有一份不對外公開的兩國協議。
上面私下裡含糊默許了呼烈格爾汗國的行為,但是要求他們不能長時間越界,不能真正侵略東槐,等於是破財消災的妥協。
從北方軍民的角度來看這份協議頗為屈辱,有些賣國的意味,但是從皇室當權者和國家局勢以及天下百姓的角度來看,正是這份合約才讓東槐有修生養息的時間,讓百姓們可以安穩生活。
因此也不知是好是壞了。
當今的皇帝登基三載,現年不過二十六七,是個有野心的帝王。
當年先帝爺急病而故,雖說當今皇帝早已被立了太子,但是他的兄弟們都是頗有才華的人物,母家勢力也不弱於他,甚至強於皇帝母家,先帝爺急病駕崩,未來得及留下詔書和只言片語,自然給這些皇子們希望。
先帝剛過世,朝廷後宮都亂了起來,皇子們紛紛伸出利爪獠牙,企圖奪得正統,當時情況危急,幾個皇子聯合要將太子拉下馬,當今皇帝險些性命不保,何況是皇位。
然而皇帝他的長姐,當今大長公主當年為了扶持他上位,硬是以女子之身拿起了刀,沖進皇宮,將阻礙她弟弟上位的反叛者叛軍不由分說殺了個一幹二淨。
此後京中謠言四起,長公主因為此事也一直無人求娶,她歷來心高氣傲自然也不願意要一個因為聖旨不得不娶她的夫君,因此幹脆從了軍。
從基層開始混,慢慢地後來升了職,帶兵打了幾仗,什麼剿匪什麼邊境大小動靜都去,這麼一來就漸漸出了名,女閻王的名聲就混了下來。
成為有名的鐵娘子,當今皇帝親封的鎮國大將軍,地位顯赫,朝廷上下也都懼怕這個動不動就拿刀砍人,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
當年皇帝登基時,就是這個女人眼不眨砍掉了好幾顆腦袋,那鮮血淋漓的場景還歷歷在目,自然無人敢與大長公主作對,因此她在東槐,在朝廷都是有著超然的地位。
皇帝也一直很敬重這個長姐,甚至有許多政務都會過問她的意見,思索著這對皇家姐弟的性格,和時局政事,聞子吟心有章程,落筆的速度加快。
大長公主善戰,性格好強,自然是不會對呼烈格爾汗國有什麼好感,而皇帝身為有野心的皇帝,但又不得不屈服於現狀的皇帝,想來對這個國家也不會有好感。
但是礙於這份協議,因此聞子吟在策論上寫到:“北方之亂,邊境百姓苦不堪言,謹知我朝歷來與蠻不和,頗有齷齪。然,若戰,耗財耗力,百姓積貧。不戰,蠻與鼠有何不同?長此以往,助長其野心,反觀我邦,形似晏,時日久,無乃危乎!”
“晏”指的是前朝有位家大業大的地主,時值亂世荒年,這位地主新糧加舊糧堆積如山,吃喝不愁,反觀佃戶們貧農們,所得糧食不過兩月之數。
因此便有貧農佃戶試探著找地主借糧,地主摳,沒給。
後來有餓得受不了的貧農去偷竊地主家的糧食,第一次見地主並未發現,高興了好久,後來第二次第三次,旁人見他家吃好喝好,沒餓死,就問他,這個貧農為了不引起眾怒,和分攤罪責,將此方法告知。
地主家的小廝糧食發現不對,稟告了地主,地主雖說生氣,但也不太在乎,他家大業大一點米算什麼?
後來越來越多的人來上地主家偷盜,一次不過一鬥米,下人請示,地主隨意揮揮手,叫他們注意些便是。
然而就是這麼一次次縱容下來,不在意那一點點減少的糧食,最終養大了這群貧農的心,他們習慣去地主那偷盜糧食,漸漸丟棄勤勞的品質,從偷盜變成明搶,地主一家並著幾個小廝下人能抵擋得住這些惡民?
最終被惡民一擁而上,丟了錢丟了糧食,連著把自己活活餓死在荒年。
聞子吟在這裡用這個晏氏地主來比喻,頗為大膽,這個時代的人最見不得一些不好的,尤其是對當權者來說,有些不恭敬的意味。
但她遵從了自己的意願,繼續寫道:“由小積大,國若將強,不可縱也!學生謹諫,與其疲於周旋,寧先戰而後降服也!”
意思與其耗費物力財力與呼烈格爾汗國周旋應付,不如拿這每年損失的財物人力一次性打他個怕,盡管呼烈格爾汗國兵馬強壯,然而他們人少,兵糧少,後繼無力。
如果一次性打他個怕,再給個甜棗吃,將中原的文化和食物傳播過去,待幾十年後,上百年後,兩個國家早就變成一個國家了。
這是先打怕再同化的意思。既豎立了中原的威信,讓北蠻子不敢輕舉妄動,又給他們好處,吃飽了肚子還怕飼主的武力,還敢鬧事嗎?
說粗糙些就是跟訓狗似的,邊打邊養,慢慢養,潛移默化,雖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此舉能不費一兵一卒就解決困擾了中原百年的北方問題了,且是治根!
與外界來說,對東槐朝廷和國家的名聲也會更好,落得個大國國力強勁,依然能夠包容犯了錯但肯認錯的小孩,百姓們也會對國家多有歸屬感,這是一舉多得的事。
聞子吟心有章程,下筆的速度極快,此時早有多個官員過來巡視,皇帝還沒來,倒是皇子來了。
當今有三個皇子,一個嫡太子兩個皇子,但太子還小,尚在襁褓中,皇帝自己就是嫡子出身,最是注重嫡庶之分,為了避免將來霍亂,太子甫一出世,剛剛滿月便被封了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