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不說,單單是張玉郎輕薄帝師事件...不,不是輕薄,是探底!皇帝自始至終連提都沒提,這足以說明兩人的關係非比尋常。
正常情況下,一個不相關的人睡了自己老師,那個皇帝不雷霆震怒?
除非這人是皇帝的親兄弟,肥水沒流外人田,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整個大夏,大概也只有張玉郎這樣的怪胎,肆無忌憚踩著紅線,在死亡邊緣瘋狂試探,卻又能泰之安然。
南宮彥揉了揉有些發麻的腦殼,目光再次掃過兩人,面無表情的說:
“陛下催得緊,今日此事必須議出個結果!”
大理寺丞鄭義連忙端起茶杯,嘟著嘴吹散茶葉,緩緩飲了一口,藉此動作表明,此事與他無關。
他只是第三把手,份量太輕,背黑鍋和送死都輪不到他,所以一點都不慌。
南宮彥的臉色當即黑了下來,重重頓了一下茶杯。
張震手心裡當即捏了一把汗,緊張的盯著南宮彥,唯恐他抓起茶杯,糊在態度敷衍的鄭義臉上。
張震輕咳一聲,語氣嚴肅救場道:“下官以為,此事當從重定罪!”
“眾所周知,長安府衙,刑部,大理寺,三方本是制衡關係,陛下不將南嶺伯關押別處,唯獨關押在大理寺,定是打算公正嚴明處理此事,故而我等只需從嚴定罪,至於最終如何裁決,那是陛下的事。”
刑部的職責是制定刑法,大理寺主要職責是複議有爭議的案件,長安府衙是處理常規案件。
三者都有監牢,都有抓捕,審訊,定罪的權利,且相互監督,制衡。其中部分職能也可以臨時互換。
正常來說,案件流程是這樣的,若是發生了長安府衙無法處理或是需要避嫌的案件,便會由大理寺接手,大理寺判定案件結果後,必須要再交給刑部進行一次重新的稽核。再申報給皇帝過目。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反之亦然,大理寺與長安府的角色可以互換,但仍是由刑部做最後的複審,並上呈帝王。
這樣一系列流程下來,大大地避免了冤假錯案的產生,也讓達官貴人們對自己的身家性命有了保障,讓社會上層的人心穩定下來,同樣也讓君王的統治更加順利。
至於普通百姓,是根本無法動用到三司會審這道程式的,大多時候,長安府衙就能一言決其生死。
故而長安府尹的清正與否,直接關係到百姓對朝廷的印象。
尹正德能在長安府尹位置坐了二十多年,所依仗者,便是清正無私。
但張玉郎案,即使清正如他,也不得不避嫌。
南宮彥沉吟了一下,道:“如此也好,刑部尚書孫文是八大家族之人,若定罪輕了,他必然會發回案件令大理寺重審,如此一來相互扯皮不斷,陛下必會責怪我等。”
“大人言之有理,下官贊成大人的決定。”
鄭義適時表態,刷了一波存在感。
張震橫了鄭義一眼,懶得理會他,補充道:“下官覺得定罪之前,應該先放出風聲,試探一下各方反應。”
“下官完全贊成!”大理寺丞繼續作妖。
南宮彥沉吟道:?“從重.....多重才好?”
鄭義突然說道。?“削其爵,砍其頭,誅其族!三族!”
他剛說完,便惹來南宮彥與張震側目而視,後者沒好氣說道:
“本官贊成,並願意在鄭大人的提議下署名!”
南宮彥好不容易抓住一次鄭義言語間的把柄,當即拍案定論:“就這麼辦!張大人,你立即起草罪責定議,將寺丞大人的大名署在首位。”
鄭義的臉色瞬間變了,忽然意識到,自己嘴賤插了一句,竟然插出了隱禍。
此事若陛下點頭,誅滅張玉郎三族,那也就罷了。若張玉郎大難不死,這個樑子就結大了,他和他的家族必然不能善了。
一想到張玉郎的行事風格,他心裡就發怵,那可是個鐵愣頭青......
完了,自己隱藏了這麼久,終於還是暴露了,將家族向滅亡的邊緣推了一大把........鄭義哭喪著臉,手足無措。
喜歡大夏小衙差請大家收藏:()大夏小衙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