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
御書房裡,大成皇帝手捧一本厚厚的奏摺,若有所思的讀著。
奏摺裡面寫著,
【陛下認為,當聰明人和愚者,哪個更難?
世間真正的智者說,當愚者更難。臣亦是如此認為。
聰明是後天習來的能力,而愚是一種天賦。臣所說的愚,並非是愚蠢,而是大智若愚,這是比聰明更高百倍的聰明。
真正的智慧,都是善於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化繁為簡,不在不重要的事上浪費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
佛家常說,人生在世,受困於“所知障”。一個人的認知,會成為自己的障礙。越聰明的人,越容易受到認知的束縛。
而真正的智者,都很簡單。能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臣以為,這世間聰明的上位者有三種,第一種,什麼事都親力親為,都嘗試去做,窮極一生,忙忙碌碌事難成。
第二種,選擇性做事,做那些少數且重要的事情。畢其功於一役。
第三種,選擇放權,選擇用別人的智慧,為自己做事。
臣本以為陛下是第三種,如今卻發現不是,臣希望陛下成為第三種上位者。
不要讓陛下的聰明,阻礙朝廷一統天下的腳步。】
洋洋灑灑千言,沒頭沒尾,震撼人心,卻又令人一頭霧水。
尹正德這是在教朕做事?奏摺中言有所指,但所指者是何事呢?大成皇帝皺著眉頭思索。
這時,小黃門來報,尹正德求見。
得到應允,尹正德施施然進了御書房,行禮道:“陛下喚臣來何事?”
富麗堂皇且寬敞的御書房裡,大成皇帝揹著手,踱步不停,不回頭說道:“愛卿平身,自己坐,自己動手喝茶。”
國字臉留著正義胡的尹正德依言,尋了個就近的位子坐下,端起茶杯飲了一口,靜候上意。
大成皇帝繼續踱著步,默默組織著言語,他對尹正德這位兩朝老臣,內心給予了最大的信任和好感。
尋常臣子如此直言上諫,教皇帝做事,少不得會被皇帝記恨,當場貶職都是輕的。
遇到暴躁一點的君王,直接殺頭也是有可能發生的。
要不怎麼說伴君如伴虎,老虎開心時,隨便陪你玩一玩,不開心時,就把你撲倒在地,嘎巴嘎巴嚼碎吃了。
但尹正德此舉,卻並沒有令大成皇帝不適。他語氣隨意說道:
“奏摺所言,頗有道理,朕對其中之意不明,望卿直言相告。”
尹正德起身正色道:“南靈伯能力過人,乃朝廷少有的人才,陛下為何將其撤職?”
大成皇帝斟酌著說道:“玉郎的確優秀,但朕也有苦衷,實乃不得已而為之。”
心如明鏡般的尹正德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苦衷,微臣願意分擔一二。
大成皇帝嘆口氣道:“自古君權不兩分,朕發現玉郎有取而代之的實力,寢食難安,不得不做出此等決定。”
又補充道:“眼下西北暫無戰事,玉郎這大半年來為朝廷四處奔波,操勞許久,正好藉此機會休養一番。若有戰事,朕自會啟用他,愛卿不必多慮。”
尹正德點了點頭,肯定了大成皇帝的顧慮,卻對這樣的處置有不同看法。
大夏眼下諸侯林立,三百年傳承危若累卵,若再遇到權臣,翻手間便可傾覆朝廷。
但張玉郎不像這種人,雖然他手中權力的確不小。
一來他官職不高,名望尚淺,威信只在軍中,朝中並未影響力,二來根基不夠,與地主門閥們關係又極差,並不具備登高一呼,取而代之的可能。
最重要的是,張玉郎性格格外憊懶,眾所周知,懶人當不了開國皇帝。縱觀歷史上每一個朝代的開端,皇帝都不懶。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尹正德也知道很難改變大成皇帝做好的決定,便轉而問道:
“陛下可知長安府最近發生的命案?”
“愛卿是指沈榮被殺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