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綱常,不可廢止。當年,成帝司馬衍)臨終時讓嫡親弟弟康帝司馬嶽,即褚蒜子的夫君)繼位,兄終弟及也不悖倫常。
而當今聖上司馬聃乃是康帝唯一子嗣,如果廢帝……那讓成帝子嗣繼位比較合適。”
司馬昱這話說得四平八穩沒有一點毛病。
普通人家繼承家業,沒有子嗣的,應該最優先讓同父同母的兄弟繼承,如果兄弟不在了,那就讓那一脈的後人繼承,司馬昱的回答幾乎是符合這個時代道德倫理的最優選項。
不過麼,那只是常規情況,而現實卻是,只要是司馬家的人,一切皆有可能,不然被廢為庶人的司馬烯當初還折騰個什麼勁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道萬說得有理,成帝長子司馬丕,次子司馬奕,都是合適的人選呢,道萬作為宗親,要早作準備啊。你與桓溫交好,他肯定會來詢問你的建議。”
王羲之意味深長的說道,隨即閉口不言,也不多作解釋。
有謠言稱現在皇后王穆之肚子裡的孩子,並不是司馬聃的,因為司馬聃被刺客廢了男根,乃是桓溫指使,這些傳得有鼻子有眼的……是不是事實,似乎已經不重要了。
流言之所以能夠存在,是因為有人希望它們存在,這人是誰,似乎根本就無需思索。
“逸少,我知道了。走,準備上船吧,這一趟我們先去許都。”
司馬昱心情沉重的往前走,卻看不見王羲之望著他的背影,臉上是皮笑肉不笑的表情。
“孟姜,爹平日裡最疼你,不是心甘情願你做小,而是慶幸你終於可以逃出這個漩渦。你在趙川身邊,想說什麼想做什麼都自由得很。
相反你那幾個哥哥,若是不謹言慎行,反而會有殺身之禍啊。”
趁著司馬昱不注意,王羲之一聲嘆息,這次本來他是可去可不去的,但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還有桓溫與郗超的佈局,他決定親自到洛陽去看一看。
琅琊王家子弟甚多,但王羲之跟桓溫謝安等人的關係,算是最親近的。
在歷史上,王獻之甚至還當了駙馬,他的女兒王神愛還當了皇后。這一世很多事情改變了,很多人卻依舊沿著固定的軌跡前進。
王羲之和司馬昱上了樓船,根據水位的深淺,這一路他們在中途可能還會換船。
古代漕運是最省時省力的搬運方式,坐船也是最快旅行方式,沒有之一,甚至比跑馬還快。船不需要吃草,不需要睡覺,比馬的持久力強不知道哪裡去了。
王羲之這一路,按道理,應該是沿著運河,先到宿州,然後繼續北上到開封縣。
這是一條黃金水道,也是後來開封縣變成汴梁,繼而成為北宋首都的原因之一。
這是一條捷徑,一路走水路,輕鬆得不要不要的。
但是!現在有個很嚴重的問題。
開封縣現在在鮮卑慕容手裡,並不在東晉的控制之下。
滎陽以東,都是鮮卑慕容的地盤!他們到開封縣,那不是自投羅網麼?難道去慕容恪那裡吃飯?
所以他們必須半路下船,走陸路去許昌,然後再走穎水到滎陽,從滎陽出發,很快就能穿過汜水關到達洛陽。
這樣規劃路線的好處是,安全有保證。
“逸少啊,你臉色不怎麼好,是想閨女了麼,現在還早著呢。”
孫綽嬉皮笑臉的走出船艙,拿著一個小酒壺,看到王羲之一人站在船頭,身邊是船伕在划槳。
“沒呢,我在想煉丹的事情。”王羲之淡淡的回了一句。
坐船上,還是旅途當中,你練個鬼的丹啊!你這是哄誰呢!
孫綽懶得揭穿王羲之的謊言,也許對方根本就沒心情說話,隨口一說罷了。
“等桓溫回來,咱們的日子可不好過了啊。你可曾記得當年的司馬孚?”
孫綽有些隨意的問王羲之。
司馬孚,司馬懿的三弟,此人在才人才輩出的三國時期,算不上一流人才,不過名士倒是實至名歸,手裡也有幾把刷子。
司馬孚雖然比他哥哥司馬懿差遠了,但有件事,讓司馬孚出名了,甚至後世的房玄齡給了他“疾風彰勁草”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