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教為什麼殺不光呢?因為天下有野心不滿的人都會不斷的成長,聚集在白蓮教名義下,白蓮教自然殺不光。
這就和蜀山裡的邪劍仙一樣,只要人心有惡,他就會存在。
草莽多龍蛇,洪楊,辛亥,會黨門教,都會趁勢而起,龍蛇交雜,自成脈絡,有自己的地下秩序網。
早些年在網上加過一個群,群主一心要搞個兄弟幫,做生意,可惜網上良莠不齊,沒有組織沒有認證沒有經濟基礎,最後不了了之,但所謂骷髏會,共濟會,也只是這種想法的技術上的完善。
資訊科技可以實現這種脈絡的快速反應和整合。
溫州人的市場脈絡,本身就是這樣的一種區域鏈,只是過於原始和傳統,未免低效。
《溫州兩家人》裡外資過來收購民企,除了市場部分,其他全要改組。
==========
理論上能做到,想象力所及,利益所至,這樣的事情,最後都會實現。不管在傳統的觀念裡是多麼不可理解。
=============
很多經濟論壇裡,很多老大在招兵買馬,搞自己的小區域鏈群。
因為這些人都是白蓮教啊。
每一個個體都是有效的資訊採集和處理器,遵循契約精神建立的合作。如果跟個小班級一樣,一言不合,睚眥相報,鼠目寸光,你坑我一把,我耍你一回,那永遠不可能實現。
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合作和契約,是建立現代文明的社會基礎。
再複雜的事業,總也會有人做到的,長城,金字塔,改朝換代,不都有人做成了?統一思想,建立組織,我黨的先烈們,不就是這麼一步一步過來的?
殿堂上的事情,也和草莽的人來去相關,早年的左宗棠和胡雪巖,以前的溫州人跑出來的經濟網,成了溫商回歸的經濟基礎。
按說有這種認識,其實很多事情可以混飯吃,只是總想的做沒有技術含量的事情很沒意思,也很憋屈。
我個人能力有限,也就寫寫腦洞,大概能做個資料分析,就已經是能力的極限。我若穿越,或許能混個“長於大略,短於奇謀”的評價,可惜現實工作需要的是你做的細節,你的大略也缺少理論知識的底蘊。
按說碼字也能生活,但我只能寫一些xx諸天之類的水文,既發不了財,也很容易被ai取代,在我多讀一些歷史,或者名著之後,或許能寫出一些藝術文字,但現在,實在是沒本事吃這碗飯。也是遵循經濟規則的取捨。
也許是小說看太多了,看什麼都覺得套路,沒新意,自己寫的自己都不覺得有趣。寫出來,也是如網站裡疑為工作室批次製造,車載鬥量的小說一樣,賺不了多少錢。
說起來,我倒覺得博一博科學長生很有意思,可惜,要先搬磚吃飯。除了敲程式碼,其實沒什麼事情做,人在世界能發揮的功能相當有限,可以說,大部分價值都得不到體現。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難怪人人見了好處不顧一切。有限的機會下,聰明人見了二代怎麼可能不撲上,只是我從小獨處的時間太多,無可無不可,倒不太把人的社會屬性看重,有些出家的心態。確實和大多數的溫州人,腦子不一樣,這也是環境造就的。
現實社會裡大多數人能做的事情都很有限,相對機會不多,而對生産力意義不多。有限的生産力下無意義的內耗,這是我們整個遊戲的設定問題。核心在一個生産系統的運作,從大局到細節,倒和一個戰略遊戲差不多,就如碼字的核心在思想一樣。
在這個遊戲裡,不管做什麼環節,理論上都可以生存。
城市裡來來去去,竟無處可去,無處想去。
碼字,程式碼和腦洞雖然無聊,可是實在沒其他事情可以做了。
一份不單調,相對有趣的工作本身,反而是主要的打發時間的方式。
==========
馬總統又提出一個新零售的概念,從超市連鎖到小區裡小店,都要受影響。
相關報道如下:
“張國宏表示,盒馬生鮮食品的毛利率比同行高很多。在大賣場,生鮮的毛利率總體加在一起大概只有5~8,而盒馬已經做到10~20,比商超行業中毛利率最高、達到14的永輝超市更高。
據張國紅介紹,盒馬提高毛利率的訣竅,首先在於做直産,直接從基地採購;第二個原因,是盒馬絕大部分生鮮在第一個環節就進行了包裝化,從而變成標品,避免了在運輸、門店運營和顧客挑選等環節中遭受巨大損耗,“如果是散裝大白菜,老太太扒掉一張皮毛利損失6,第二張皮10,第三張皮15。這個就是現實嘛。”
不過,如果只是做到生鮮産品便宜新鮮,那麼盒馬就和傳統商超沒什麼區別。真正讓盒馬脫胎換骨、成為零售新物種、重構商超生態的,是依託阿裡技術打造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系統。
這套系統包括物流s、erp和財務、門店pos、物流配送、app、會員、支付、營銷,複雜程度遠超傳統電商及線下商超。侯毅是軟體工程師出身,又有多年線上線下和供應鏈物流的工作經驗,最初的産品和業務流程幾乎全是侯毅的想法,他和阿裡的系統研發團隊一起完成了整個系統的設計和開發,”我們花了9個月時間做出來,雖然很粗糙,但能夠跑通全流程,還是很令人震撼的。放到今天,這樣一套系統其他人去做至少花兩年時間。”
實施這套系統的好處之一是降低了新人的上手難度。比如說揀貨,在傳統的商超需要很長時間培訓,新人才能學會,但盒馬應用這套系統之後,只用兩小時就夠了。張國宏告訴《中國企業家》,兩小時之內,新員工就可以記住大概貨架、儲存、倉位在哪裡,接收産品編號之後,來到相應位置,使用rf槍一款手持掃描裝置)進行操作,把商品送到要送達的貨架。
在系統的指揮下,盒馬環環相扣,保證了在公裡內的使用者手中:系統接收到線上訂單後,揀貨員根據pda顯示訂單,前往零售區或倉儲區揀貨,用pda掃碼之後放入專用撿貨袋,再將打包好的撿貨袋掛上傳送帶,透過自動傳輸系統把商品傳送到合流區,由配送人員送貨上門。
這樣一來,以前比較複雜、由人來傳遞的指令系統,直接變成雲端之上的系統互動。不僅僅是揀貨,還有打包、配送、收貨、再上貨,往前倉補貨,都在雲端指揮完成,不但節省了人力,而且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上海金橋店當初開張時僱傭了300人,現在人數只剩下一半。但張國宏透露,盒馬坪效現在是行業的3~5倍,人效是行業的2倍。“
就算做收銀員或者超市撿貨員,也逃不過馬總統的毒手,有一半以上要被淘汰。規模和技術,壓榨了小門市的生存空間,想開個小店養老,估計也會越來越難
不過這個新模式相當有趣的樣子,而且以我的工作經驗和知識結構,其實也很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