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爭之世,不進則退。
說起來,如果沒幾年,拿個手機就可以和外國人交流,我還需要費心費時間學英語嗎?
==========
看抗戰神劇,從戰略到戰術,看著很有趣,但自己真的穿越,估計夠嗆。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說到底,某種意義上,城市也是一個叢林戰場,在經濟和法律的限制下廝殺。
戰場上從大地圖的戰略到小地圖的細節,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說起來,地球這個地圖上,二戰可能是規模最大的互動。
大地圖的《鋼鐵雄心》小地圖的《盟軍敢死隊》,說起來遊戲還是模擬的很像的。
按照常規的人職業路線,讀書,實習,上班,人脈,合夥人,估計現在這個時候已經是所謂成功者了。
然則我的路線總是混亂,就算學習了什麼,沒有實踐,也差得遠。
說起來,還是時間不夠,不然可以學很多東西。很多現實問題迎刃而解。
也只能盡力了。
畢竟人只能努力未來,不可能改變過去。
說起來,自己的腦洞和知識樹,不拼命以這個計劃這麼努力的話,其實也沒其他的路好走。
以唯物的現實主義看,除了現在這一刻的戰場動態,也就是這一刻的世界,它的動態,關系,經絡,博弈,是唯一有意義的存在。一切意義圍繞現在的這一個存在而存在。法律,經濟,政治,科技,都是為了我們這一刻存在的這個高效而和諧的運作的世界的系統而存在。
你在這個系統裡獲得位置和價值,也就獲得自己的存在。
故紙堆和虛擬文學,都是虛妄。
然則只看到周圍,也未免無趣。
《功夫》裡周星馳也想做個上班的白領,可惜他沒機會讀書,只能做混混罷了。誰不想加入主流的系統?然則許可權畢竟是有限的。《喜劇之王》裡的跑龍套,也表達了這種心態。每年那麼多人搶著高考考公務員,不就是為了一個系統裡的位置嗎?位置有了,票子,車子,妹子,就都會有,就如當年國軍的接收大員一樣。
某種意義上,我說的都是廢話,不如老實敲程式碼有用,管飽
這點東西,十幾年前在同齡人裡就是常識,其實想想也無趣的很
=======
網路說到底聯系的是人,網路技術的普及說到底是人的聯系和人的關系的普及,而這種知識在古代只是少數人的共識。
這種技術的進步反過來會改變我們現實的生態。再土的阿姨也會玩微信群。
以前教科書裡說直接民主是不可能實現的,但現在人手一個手機,做好身份認證,也只是大資料幾秒鐘的事情。
人和人的關系根本在於社會科學,也在生活的細節,而我自己,也可以在資訊科技帶來的新關系鏈裡,混口飯吃。
人生下來就在社會裡,誰又能脫離社會了?
這本書本身就是資訊時代的新關系的具現,任何社會都是開始於文化,定形於法律。溫州話的遊戲土是土了,也是好多年傳承下來的頑固地文化傳統。
以前常說一考定終生,現在的網路資訊泛濫,至少在資訊傳播上,大家被拉近了距離。這也是時代進步帶來的社會關系的變化。
我們其實本身就是活在一個巨大的歷史程序裡。人處在複雜系統裡,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只是盲人摸象。大環境裡稍有變動,都是小人物的命運波動。說不得,最後還要回到傳統的智慧裡,安身立命。好過我空口白談,一事無成。雖然理論上可以推導一些變化,但也是基於一些傳統智慧的基礎上,何況實際的經營成就,畢竟是不可抗力。具體經營需要的各種複雜能力,綜合素質,大概需要若幹年的摸爬滾打實踐,遠比我這種空談厲害的多。環境選擇人,再優雅的人混跡草莽,想活下去,也得變得滿口粗野的匹夫,不如此,無法生存。
=============
早些年溫州人跑國外去,怎麼說呢,要是能讀書出去,混個白領工作,確實不錯,各方面的社會福利,但大多人出去只能混底層體力工作,人生地不熟,言語不通,其實相對來說,未必有意義。
如在國內,至少你可以考個自考,出國你可以嗎?何況技術的傳遞,國外,一線,三線,鄉村,層層傳遞下來,就有很多機會,新世紀的中國,作為新興市場,也遠比成熟的歐美市場機會多。馬雲不在中國,也成不了馬雲。
說到底,如果不是混不下去,其實也不想跑出去。
==============
其實區域鏈早就存在,比如股市裡這個系,那個系,也無非一群懂經濟的人搞得小區域鏈,資訊和資源共享。
很適合一些經濟專業的人搞,比如一些國外三流大學的經濟專業,如果有一個高效的資訊系統整合全世界的高速流動,做國際倒爺都能發財。北京之類的地方都有所謂的旅美xx大學聯誼會。和三流大學一盤散沙差距就在這裡。如果取捨組織的好,就是傳說中美國常青藤利的骷髏會。
明清以來,白蓮教屢屢起事,每次都會殺光,過幾十年又是席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