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想做的事情小了,自然把握就打了.
aiiss ess。
大概就是如此,這是道家養生的道路.
佛教養心的道路,則想從哲學,心理學,觀前人智慧,而直面內心真實。
道家養身,佛家養心,餘生能完成這兩件事於願足矣.
不知道我能不能活80,就算只再活10年,也要努力的認真的生活吧。
佛言,無壽者相,大約就是如此
如果把生命的旅程看作一場遊學,大道至簡,其實也挺不錯的
《人民的名義》這個片子真是難得的寫實,雖然裡面基本沒人民什麼事情。基本上就是新任省高官沙瑞金後面的中央要動在漢東當了三十年老大的前省高官趙立春的這個山頭的故事。圍繞著這個大前提,各色這個時代的人物上下紛擾。比如趙立春的兩大大將,一個被幹掉,一個被收編,基本上漢東的基本盤就被沙瑞金掌控了。諸如各種小人物,比如要勝天半子祁同偉,然則天真要搞他也是徒勞,比如程度這種小人物,難得有靠山肯罩他,還不叫他做什麼就做什麼,又有什麼選擇的餘地。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說大風廠的員工命運飄零,就是這些高階幹部,風雨之下也難說命運。
這也是個體在整體的體制下命運縹緲,無力掙紮。
就如飛沙風中轉,又豈是飛沙,可以決定自己怎麼轉的
如大大小小的趙瑞龍,無處不在的人性下,我等小民也是無可奈何。
作為趙瑞龍們的心態和立場,多半也不認為自己有錯.
屁股決定腦袋,只能說時代的侷限。
這是時代的沉重,對於我一個普通人來說,過於負荷.
說到底,做個小民寫手,技術宅,遠離複雜的人際,清靜餘生,倒也不錯。
原也不想參合這些複雜。
孔子說大同世界,談而容易,有人就有人慾,有人慾就有私心,有了私心,又怎麼可能大同。
資訊科技是把雙刃劍,是更大的枷鎖,還是斬出自由的利劍,誰也不知道。
但畢竟對未來,抱有那麼些希望。
人所有的工作方式都是一種資訊處理或者體力勞動.比如重複的打模,畫圖,敲程式碼,看店或者電話銷售.只是為了生活而已.碼字也是如此,熟悉了套路,模版,腦洞,週期性的碼字,就是一種生活而已,要說成神,機率基本等於零.但要說夠生活,熟悉了還是可以的
你為了生活,可以敲程式碼,可以碼字,可以看店,可以電話銷售,其實沒有本質區別,說到底人類只是社會制度的寄生蟲,只要能在數字遊戲內生存,就能生活.都是無聊又無趣的堅持而已.
說到底,全中國十幾億人,到處人擠人,誰都是無可奈何,龐大的遊戲下,各有門道的求生。
在時代之下,每個人的奔走,彙聚成時代的畫像。
未知死,安知生,平淡觀看死亡的覺悟,倒讓生活本身變得簡單了。
四方城裡四方人,說到底,對人這種生物的存在不再好奇,倒有一種色即是空的和尚的心態。這個城市裡來來去去那麼多人,幹這個或者幹那個,總是能生活的。所謂生命的旅程,大致如此,沒有期待,也沒有悲觀。既不想幫人,也不想害人。既沒太大的貪欲,也不想佔別人的便宜。
碼字其實和敲程式碼差不多,都是要不斷的寫,不斷的反思,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練習中找到問題和進步。
基本上沒寫過上百萬字以上的垃圾的人,寫不出能看的東西,除非是天才。
文學之所以是一種藝術,是因為他是一種胸有成竹的創作,一切設定在心中規劃完美,渾然一體,再寫出來,而不是東一筆,西一刀的零碎。人物,環境,情節,結構,伏筆。如同一個雕刻大師。
這大概是我寫不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