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由心生,自假於道,不假外物。百死不悔。
讀書的目的是什麼?若為謀生,其實只需要經營熟悉一個技巧即可。若求真實,其實在於反複自問,而若求永恆,其實也只需要融入時代的步伐即可。說到底,一個人能經營的資訊有限,能運作熟悉的資訊更加有限。
若以目的讀書,讀書不過工具,若以求道讀書,大道無涯,誰又能掌握?
朝聞道夕死可矣或雲身外無物,或雲心外無物,或雲直面本心
世間永珍,眾生芸芸,什麼是自己內心本欲?假如世間道學只是空無,那麼慾望是善是惡?亦或外相之慾與健康之慾的糾葛?又或者二者是否沖突?世間之道無窮,追求天道是否就是本心的慾望?言語的範疇是思想的邊界,這個言語的世界又是否是本心依靠?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老子騎青牛而出潼關,永恆定格於文明。
大約觀念交雜,形成一種融合的狀態,不拘道學,不迷物慾,直面真實,理性為舟。無根無塵,道法自然。心無包袱,思無邊際。此為我道。
甚至我真的怕死嗎?生有何歡,死又何哀。生死之間的問題,可能大多人並未真正想過。
苦讀百年,閱經三藏,只為看清本心而已。心中永恆,不落皮囊,不假外物。
人生短短數十年,漸行漸過,所謂知天命。中年修道,換上現代科學的皮,用運動為養生,用生物為長生。淡泊棉然,不假外物,可能才是我本心渴望的生活模版。
芸芸眾生,眾生如棋,其實人都是一樣的,因為人性都是一樣的。想來不管什麼環境,各種心理,沖突,博弈,最後共生。
人如果整天留心這些,又哪有心思做別的,可是沒有這種本能,根本無法在職場生存。說到底,人在局中,相互糾結,誰也無法超脫。
要是有一套嚴格執行的規則,和嚴密的秩序,則大家都得以解脫,那該多好。或以社會科學的文明,或以資訊科技的解析。
技術宅算不算另一種出家?
謀國者圖千秋霸業,小民謀生,大概看一些香港街頭的電影更接近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離不開的“社團“,走不出的”江湖”。雖然已經網路時代,依舊很多人搞祭祖,同鄉,同學,同行,各種理由的結社。人畢竟只能適應環境,誰又能超脫環境呢。到頭來,滿滿的各種港片四大探長時代的寫實感。
僧衣袈裟,只為超脫。
世間之事,十年間面目全非。誰能永恆?跟死亡擦身,淡泊然無奈,或謂知天命。
人類生活在樂觀的虛假心態裡,而看清生命的短暫,面對死亡時的無奈,這種體會到的淡漠和真實。
原來我打坐時的片刻,已經是我全部的人生和世界。
“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教君骨髓枯.太和山上白雲窩,面壁功深似達摩。今日道成談道妙,說來不及做來多。九年無事亦無詩,默默昏昏不自知。天下有人能似我,願拈丹訣盡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