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脫半步是天才,超越更多就是瘋子。
我們無法超越我們的時代,但也同樣無法阻止時代進步。
真想去看看那無限可能的未來啊
佛法直面自我意識的深處,多是虛無主義,然則人超脫自身的侷限,尋求自己更深入的意識真實,也是一種升華。
比如哲學大家的作品,有如佛經之橋,或許讀一個學位可以瞭解學說,但要真正到達彼岸,卻是需要半生思考。
這是一種修行。
是佛法,又不只是佛法。
難以用語言言說,也很難用世俗觀念概括,所以也就很難找到交流的人,也就在人海中享受孤獨。
也是一種無可奈何,但反過來說,人孤獨是因為無聊,人一直有做的事情,也就感覺不到孤獨了
就比如南亞次大陸千年發展的佛學被玄奘帶到中土,中土又發展了千年的大乘學說,單單佛學的經典就汗牛充棟,不用說文藝複興以來的思想作品無數,一個人終其一生,也只能獲得一角。
雖然很多想法都是不謀而合的重複,然則這種複雜,本身也是一種充實的存在。
每一個孩子認識世界的過程,其實是一種創造世界的過程,而我們以為瞭解了世界的模型,其實只是一種相對的侷限,一個現代大學生和三千年前印度次大陸苦修理解的世界截然不同,當理學家用氣和神來解釋世界的時候,他們其實是和我們的物理學家描述同樣的察覺。
某種意義上,人工智慧是一切已知知識的彙總,如果知識龐大到個體無法掌握,那作為一個運算核心做為一種活的知識本身如何?如果世界百科化作棋盤規則,那阿爾法狗再強大一些,未必不能掌握一切。
此間學問,深不可測,能踏足一二,其實也是一種幸福
人常說人工智慧會滅亡人類,其實計算機不但是電子的,也可以是細胞的,透過外接的裝置,我們的意識甚至可以融合成阿耶賴識人類意識的共同體,無限可能的未來,生命自有存在之道,又怎麼會被淘汰。
ai其實是人的資訊系統的整合,理解ai的過程,就是反思人類文明過程的過程。
個人無論做什麼,其實一簞食一瓢飲,也能生活,只要有個運營中的功能,總能生存。能生存了,就可以看自己想看的書,做自己想幹的事情。
結婚如何,不結婚又如何,其實也沒什麼意義,都只是徒勞的形式,過眼雲煙。人生數十年,轉眼而過,人情世故,自找的麻煩,徒勞的虛無。
大約出家的和尚就是這種心態吧
又比如缸中之腦,或者阿耶賴識,我留一個冰凍的大腦給未來,並不是痴人說夢,因為我的神經構成,凍結了我的靈魂模板。
這樣的存在形式,其實世俗的一切相對失去意義。
無限可能的未來。
佛法是我的靈魂核心,用現代知識包裹。尋覓真實的意義。
個人無語的命運,我可能碼字,碼農,銷售或者做老闆,做官或者科學家,可能床上有這個或者那個女人,可能開寶馬或者小摩托。
然則我個人的命運依舊走不出這個城市的框架,在我看來,其實沒有意義。
概我接近所謂的內省人格,在反思中獲得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