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問題。
孔孟老莊墨韓佛。他們曾經存在,他們曾經掙紮。
人活著,總要找點自己想做的事情做。
比如考個證,學個外語,移個民之類。
一步一步的成就,看起來艱難,卻是生命之意義所在。
自由。
但是難,關鍵是沒有時間。
何況跳出一個圈子,其實也許僅僅是另一個圈子。
無意義的徒勞。
或許人生本身就是一種無意義的徒勞。
然則人生在世,不如意者十有八九,想想魏則西,不到大學畢業就走了,其實我們能活著就不錯了。
活著,就有希望。真理是老子的問道,是三豐的太極,是dna的螺旋,是量子的核爆。
人生不過五十年,與天地相較,豈有長盛不滅者,與大道相比,個人的得失有算得了什麼。
故而無欲即超脫,心靜即解脫.慢慢的體會無數的文學,音樂,藝術,享受美好的人生?
大概是所謂的無欲則剛,心得平靜?
其實現在一直這麼生活也挺好的,沒有奢望。那腦洞的小說,那溫暖的被窩,何嘗不是幸福?
佛言人有生老病死八苦,縱是無病到老,也不過數十年光陰,人所執著的東西,其實本身沒有意義。縱是遊遍世界,觀盡風月,那也只是一時心得,到頭來是空。
所以心得解脫,無欲則剛,先有慾望,後有不得,後有痛苦。
唯心不欲,方是解脫智慧
人生數十年,為了別人的看法而活,到頭來只是空累自身,你也不知道明日如何,今天又應該怎麼過。人所追求的目標,在看到生命的短暫後,總會失去動力。大約做點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工作,聊度餘生,或是解脫
碼字是我排解寂寞的方式,我已經習慣了這種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