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本人是更加偏向於南下的,因為關中西涼早就殘破不堪,唯二的優勢就是易守難攻和民風彪悍。
而荊州揚州卻得到了開發,越來越多中原人南下去荊州揚州開荒,給這兩個州開墾了大量農田和城鎮出來。
正當袁紹猶豫不決時,燕侯王珏帶著長劍、穿著步履、無視殿內群臣來到大殿。
這是他的特權,一般人不能這樣做。
“臣,王珏,參見大王!”王珏對趙王袁紹行禮。
見到王珏來了,殿內的文武大臣們不敢再嘰嘰喳喳,紛紛看向王珏。
在眾人好奇的眼神中,王珏提出了他的戰略:
“如今我大趙民安國泰,正是北上橫掃鮮卑之機會!”
“至於荊楊關涼之諸侯,大王只需要傳檄而定,他們誰敢不從?屆時,大王奉天子以令不臣,聯合其他歸順的諸侯討伐不歸順的諸侯,對於那些已經歸順的諸侯,則慢慢削藩,如此十幾年過後,不費一兵一卒便可平定天下!”
王珏認為,可以效仿前漢劉邦、劉恆、劉啟、劉徹四代人的做法,先承認那些割據一方諸侯們的合法性,降低他們的抵抗心理,然後聯合願意臣服的諸侯攻打不願意臣服的諸侯,削弱諸侯整體的實力,同時又增強袁趙整體的實力,最後,對於僅剩的一些已經臣服的諸侯,就溫水煮青蛙,一步步剝奪他們的特權,減少他們的獨立性,敢於反抗的就滅了他們,不反抗的就繼續溫水煮青蛙慢慢把他們煮沒了,對諸侯們分化瓦解,拉一派打一派,就如同七國之亂時一樣。
“只需要三十年,天下就可以輕鬆平定!”王珏雖然能打,但不代表他就一定要靠打來解決問題,善戰者無赫赫之功,能打是基礎,有了這個基礎,你才能做出更多選擇,否則早在官渡之戰就死了,那也就不存在所謂的其他選擇了。
“外邊那些諸侯,我們只需要重複前漢四位君主的做法,把前漢四帝的做法加速,就可以慢慢消滅他們,他們現在開荒,不過是幫我們大趙開荒罷了,沒必要急著攻打,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趁著鮮卑分裂,北上橫掃鮮卑,使其不敢南下而牧馬,並建立【漠北都護府】,為我大趙掃除後顧之憂!”
桓帝靈帝時期,鮮卑被一個叫“檀石槐”的雄主統一。
這個檀石槐,向東征服了烏桓和扶余,逼迫烏桓扶余向他朝貢,向北征服了丁零人和堅昆人,向西奪走了大漢的西域都護府,向南連續入侵漢境十七年,這十七年裡,鮮卑每一次都勝利或者打平,而大漢要麼慘敗,要麼僥倖打平,反正從來沒贏過。
“國恆以弱滅,獨漢以強亡!”這句話在桓帝靈帝時期顯然不適用,這個時期的大漢,西邊被羌胡打得節節敗退,整個涼州都被羌胡佔據,北邊被鮮卑頻繁入寇,根本無力阻擋,中原腹地的流民起義接連不斷,無論怎麼看都不像是“以強亡”,反而是標準的末世來臨!
桓帝劉志多次想要跟鮮卑和親,乞求透過和親來讓鮮卑停止南下,但都被檀石槐無情拒絕。
相比幾個和親公主,檀石槐更想要大漢的土地。
不幸中的萬幸,或許老天也在眷戀中原,鮮卑雄主檀石槐突然病逝,他的兒子們為了爭奪大單于之位而相互廝殺,提前來了一場鮮卑版的八王之亂。
當大漢正在群雄逐鹿時,鮮卑正在內鬥不休,雙方都沒空理對方。
中原忙著內戰,沒空理草原,草原也在忙著內戰,也沒空理中原。
現在,王珏建議趁著鮮卑內亂尚未結束的機會,征服鮮卑,建立漠北都護府!
喜歡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請大家收藏:()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