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燕侯十六)
又一年後
燕侯四年春214年)
袁趙境內的物資被調往雁門郡、代郡、上谷郡一帶。
至於河套地區的五原郡和雲中郡,早就在諸侯討伐董卓時期被羌胡佔據。
現在的這個所謂羌胡,並不是一個民族,也不是一個國家,而是羌人、匈奴人、鮮卑人、胡化漢人、西域人、氐人等等亂七八糟的人混雜在一起,建立起來的一個政權,這個政權目前是由幾個首領聯合統治,他們都向袁紹稱臣,時不時會派兵跟隨袁紹一起征戰中原。
類似王家的異族僕從兵,是專門提供炮灰的地方。
與此同時,關中的曹操、涼州的韓遂、漢中的張魯、益州的劉璋、南陽的劉備、荊州的蔡家兄妹、揚州的孫權,他們都接受了袁紹的冊封,願意暫時成為一個諸侯。
曹操被封為秦侯,韓遂為涼侯,張魯為漢中侯,劉璋為蜀侯,劉備為南陽侯,蔡瑁為楚侯,蔡夫人為湘君,孫權為吳侯。
至於交州計程車燮,在一年前被“大趙吳侯”孫權吞併。
天下諸侯能夠臣服,是因為都想要繼續猥瑣發育,都想讓袁紹先去攻打別的諸侯,先不要攻打他們,給他們時間發育發育。
人人都這麼想,人人都想讓別人當出頭鳥,自然也就暫時都臣服了。
此次征服鮮卑作戰,袁趙出動虎豹騎三千,騎兵三萬,運輸後勤物資的步卒十萬,同時徵調南匈奴騎兵一萬,徵調羌胡騎兵兩萬,總計十六萬大軍北伐!
雖然南匈奴已經沒有騎兵了,但他們還有騎手,只需要提供擅長騎馬的騎手就行,袁紹會借馬給他們用。
十六萬大軍北伐草原!
規模僅次於漢武帝和漢宣帝時期!
雖然有十六萬,但真正作戰的只有三萬騎兵和三千虎豹騎,那十萬步卒只是專門運送糧草的,步兵在草原上也沒辦法打仗。
之所以不用民夫運輸,是因為草原的補給線太長了,很容易遭遇遊牧騎兵切斷糧道,所以打草原,哪怕只是後勤也要專業正軌計程車兵才行,不能像中原作戰一樣用民夫當後勤。
袁趙十六萬大軍北伐草原,對外號稱百萬大軍!
王珏特定選在開春的時候北伐,就是為了破壞草原正常的牲畜繁衍。
每到春天就是牲畜發情繁衍的時期,這個時候,牲畜不能跑太遠,不然容易死,所以也只有在這個時期,草原人才會相對固定一下,不會像其他季節一樣到處亂竄,讓你根本找不到他。
不過這麼做也有壞處,那就是中原播種的時間也是春天,會耽誤百姓農耕,所以這個時候打仗就是純粹的損人又損己。
漢武帝幾乎每年春天都要北伐,搞得草原中原都民不聊生。
無論是中原人還是草原人,都喜歡秋末冬初的時候打仗,因為這個時候不會耽誤牲畜繁衍,也不會耽誤農耕。
不過王珏有對應的政策,那就是北伐結束後就休養生息五年,讓老百姓喘口氣休息一下,不會像武帝一樣每年都北伐,這樣做才叫鬆弛有度。
不是不能北伐,是不能年年北伐。
三天後
漠南
彈汗山鮮卑單于庭)
這個地方大致跟前漢時期匈奴帝國的龍城差不多,或者就是在匈奴龍城廢墟上建立的。
龍城的廢墟上建立起了新的政權,而當年龍城飛將衛青在這裡征戰的痕跡卻徹底消失,留下的只有許許多多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