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四年春,公孫瓚率領第一批軍隊北上返回幽州的同時,袁紹也親率大軍西撤了。
遵照朝廷詔令,袁紹軍必須完全撤到界橋以西。
所以他只留臧洪部五千人駐守界橋,以防青州田楷,其餘麴義、張合、顏良、文丑等部,皆往西進發。
袁紹終於可以騰出手來,集中精力征剿黑山軍了!
大軍行至薄落津,正值上巳節,又逢呂布來投,袁紹見漳河之水濤濤奔流,又感冀州之民殷殷期許,興之所至,大會賓徒。
這是對過往頹勢的告慰,也是對未來前景的展望。
兩線作戰的被動局面終於被打破,只要剿滅黑山軍,他就能坐穩冀州牧的位置。
至於暫時不得不讓出去的那些利益,早晚是要奪回來的。
恰在此時,噩耗傳來。
黑山軍於毒部得知袁紹興兵而來,自知不是對手,竟聯合魏郡叛兵,以數萬之眾攻陷鄴城,並殺了太守。
於毒的意圖很明顯,他要以袁軍家眷為質,讓袁紹投鼠忌器。
袁紹不為所動,按部就班進軍鄴城。
於毒認為袁紹會大軍圍城,為能支撐久戰,便留部下陶升守城,自己率軍出城劫掠糧食。
未想陶升畏懼袁紹軍威,竟然反了於毒,不讓他進城。
於毒大怒,即命攻城,但急切不能克。
兩日後,袁紹大軍逼近鄴城,於毒無奈,只得領軍撤走,屯守林慮。
袁紹兵不血刃,光復鄴城,殺叛首壺壽於市,任陶升為建義中郎將。
家眷們安然無恙,軍中士氣大振!
四月底,袁紹書信邀曹操共擊黑山軍,並擴軍備戰。
五月,袁紹從鄴城出發,進軍朝歌;彼時,曹操剛在襄邑和寧陵連敗袁術,已基本消除了袁術對兗州的威脅,便親率大軍從東武陽出發,配合袁紹進軍內黃。
兩軍一南一東,形成夾擊之勢,分頭攻入鹿腸山,向林慮進發。
於毒雖經營林慮已久,城堅寨固,但面對袁紹和曹操兩支大軍,還是力不能及。
激戰五日五夜,聯軍破城而入,殺於毒及部屬萬餘人。袁紹命加固林慮城,以作物資糧草屯所。
而後,聯軍循山北進,陸續擊破黑山軍各部,復斬首萬餘級。
黑山軍大敗虧輸,紛紛棄寨逃竄。
六月初,正值聯軍勢如破竹之時,徐州牧陶謙趁著曹操北上,兗州空虛的機會,率軍攻入任城,並有繼續西進兗州之勢。
急切間,曹操率軍南下回防。
袁紹面對分散的黑山軍,亦感出拳無著,便依田豐所謀,引軍暫撤林慮駐紮休整。
黑山軍見袁紹撤軍,便重回各寨屯守。
六月末,袁紹派自己的外甥高幹率部出林慮、取壺關、據上黨,往北肅清幷州境內的匪徒,從西面對黑山軍形成包圍。
並遣大將張合率部回鄴城補給,而後北進下曲陽,從東面斷了黑山軍的潰逃之路。
袁紹則親率大軍再次出擊,沿著鹿腸山向北進攻左髭、丈八等部,所戰必克,克必屠戮。
黑山軍再次棄寨而逃,但西邊的高幹和東邊的張合堵上了他們的所有退路。
黑山軍逃無可逃,只能繼續依寨硬抗。
袁紹大軍勢如破竹,又接連擊滅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李大目、於氐根等多支黑山部,屠其屯壁,大肆殺戮,斬首數萬級。
黑山軍各部終於向北潰散,盡投張燕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