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作坊主的回答,李植皺了皺眉頭。這家作坊的生産技術處在一個很低的水平,所謂的“大”,完全是人數多。
李植問道:“你們生産一臺收割機要多少成本?”
作坊主擦了擦頭上的細汗,說道:“要五十二兩銀子一臺。我們的機器質量不如國公爺工廠的,只能賣六十五兩的價錢,算下來一臺利潤十三兩銀子。”
李植搖了搖頭。
李植的官營收割機廠廣泛使用流水線和蒸汽機鍛錘,生産的效率遠高於這個作坊,生産一臺收割機成本只有三十五兩銀子。因為質量好,機器的官方定價是八十兩銀子,利潤高達四十五兩銀子。
這個山寨作坊竊取了李植的發明,卻只能生産劣質的仿製品。如果這樣的黑作坊泛濫,最後會降低整個收割機機器的口碑,甚至會因為劣質機器的質量和效果太差,導致農民和地主放棄機械化農耕。
李植看了看跪了一地的鐵匠們,又搖了搖頭。
作坊主抬頭看了看李植,鼓起勇氣問道:“國公爺,以後我們還能繼續仿製國公爺的收割機麼?”
李植淡淡說道:“可以仿製,但是要收專利費!”
“何為專利費?”
“專利費就是本公發明瞭收割機,享有這個發明的生産權利。其他人要生産,就要從本公這裡購買生産許可。這個收割機本公訂下的專利費用是四十兩銀子一臺。”
聽到李植的話,跪地上的作坊主哭喪著臉說道:“國公爺,小民付不起那麼高的專利費。”
李植點了點頭,說道:“你確實付不起,準備好把作坊賣了吧!”
“國公爺,這作坊誰人會買啊?”
李植沒有搭理作坊主的哀求,走出了這家“黑作坊”。
“韓金信,找一家技術含量高一些的作坊看看!”
“有一家,我這就帶國公爺去看。”
李植隨著韓金信往天津城郊的東面走去,看到了一個佔地不大的作坊。那作坊建在一個排水良好的小丘上,連著天津衛城通往大沽港的官道,從作坊裡不停傳出巨大的敲擊聲。
李植一走進那作坊裡,就看到三個巨大的蒸汽機鍛錘不停地上下運動,在捶打鐵砧上的鋼鐵鍛件。
看到李植帶著親衛走進來,作坊裡的作坊主和工匠們慌了神,呼啦啦全跪在了地上。不過李植倒是沒有搭理他們,李植站在那個蒸汽機鍛錘旁邊仔細看了看。
蒸汽機鍛錘不算新鮮事,李植如今對外高價出售成品蒸汽機。大明本來就有水力鍛錘,稍微有點頭腦的鐵匠都會想到用蒸汽機驅動鍛錘。
但是另李植駐足細看的是:這個作坊的蒸汽機鍛錘錘臂的槓桿設計得很好,三臺小型蒸汽機的力量被槓桿稍微放大,恰到好處地敲在收割機的割刀鍛件上。
看到這些蒸汽機鍛錘,李植有一種感覺,他感覺這個作坊付得起自己的專利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