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植笑著扶起那個送餅的白發老人,笑道:“鄉老何需如此大禮?”
頓了頓,李植說道:“大家放心,這以後的日子,只會越來越好!”
……
天津靜海縣的農民蔡老大推著一車麥子進入自家院子裡的倉房裡,擦了擦頭上的汗。
這六月的天氣著實炎熱,蔡老大和媳婦收完四十多畝小麥田,整個人忙得和虛脫一般。身上的汗浸透了蔡老大的粗布衣服,他像是剛從水裡撈起來一樣。
然而雖然疲累,蔡老大卻是滿心的歡喜。
今年的收成,十分喜人。
蔡老大站在自家倉房裡堆得高高的糧堆前面,滿心的自豪。他用手在那麥堆裡抓了幾把,感受了那麥粒在手指尖摩梭的感覺,這才心滿意足地走出了倉房。
他一出門,卻看到二弟蔡老二一頭細汗的跑了進來。
“大哥!好訊息!好訊息啊!”
蔡老大拍了拍手,氣定神閑地問道:“什麼好訊息?”
“津國公又募新兵了,這次招募一萬人,這是打著燈籠也難找的好事啊!”蔡老二抓著大哥的手臂,大聲說道:“大哥,我們一起去應募。若是當上大兵了,以後好日子就過不盡了!”
蔡老大看了看弟弟,想了想,說道:“我不去應募,你自己去吧!”
蔡老二愣了愣,問道:“大哥,你不想跟上津國公的隊伍,出人頭地?”
蔡老大笑道:“就算不去當兵也有好日子,我還是喜歡種莊稼,就不去湊那個熱鬧了。”
蔡老大確實有底氣拒絕虎賁師的誘惑,他今年的收入,著實不錯。
蔡家有二十一畝旱田,以前這些旱田要交七石的田賦,蔡家人苦不堪言。四口人每年只有十石的口糧,飯都吃不飽。蔡老大生了三個孩子,前面兩個都餓病餓死了,只有最小最瘦的一個還活著。
但這幾年,隨著津國公在天津統治的不斷深入,蔡家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津國公均平田賦後,每畝地收田賦七升一合,蔡家只需要上繳一石半的田賦,收入一下子多了五石半的收益。因為這均平田賦一項改革,蔡家的收入就增了一半。
今年他家二十一畝旱田收獲了二十石糧食,除去田賦和種子還有十六石的收成。這就是四十兩的收入。
不僅如此,津國公這些年在天津廣開水利,又大量抽調年輕勞動力到臺灣去墾荒。天津有大把的空餘田地,人均耕作面積不斷提高。尤其是在津國公法庭開設後,社會風氣不斷好轉,靠權勢侵吞別人良田的現象徹底杜絕。私有産權得到保護,不少地主和農民都主動建設小型水利設施,開荒灌溉。天津的總田地數量快速上升。
蔡老大所在的餘家村餘老爺二十二畝旱田空出來沒人佃種。蔡老大、蔡老二和蔡老大媳婦三人還有餘力,把這些田地也佃租過來。今年這些佃田上收獲了二十一石糧食,除去地租和種子,蔡老大收進家九石糧食。這又是二十多兩的收成。
合起來,蔡老大一年能收二十五石米麵進自家倉房。
二十五石糧食相當於六十二兩銀子,一家四口可以活得很體面了。蔡老大有家有口,不想去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