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李植在津國公府三殿裡見了幾個團長和副團長。
鄭開成說道:“國公爺,一萬新兵的招募很順利,已經選出了老實守規矩的一萬人。新兵下個月入營,我們就有四萬兵馬了。”
李植點頭說道:“有了四萬兵馬,我們的虎賁師就不再叫虎賁師了,改為虎賁軍。原先的四個團每個團都有一萬人,也不再稱為團,改為師。現在我們稱為選鋒師、破虜師、蕩寇師和陷陣師。”
眾人聽到李植這句話,都十分高興。隨著兵馬數量的增長,他們這些軍官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如今已經是師長了,不僅權力更大,而且月錢也增加了。
雖然李植對紀律和作風管得很嚴,不許軍官貪汙受賄,但李植給的月錢頗為豐厚。鄭開成等人做到師長,每個月可以拿一百二十多兩銀子,一年就有一千五百兩銀子。這樣的收入可以養一大家子人。
每次打完仗還有獎金,軍官的賞賜倍於普通士兵,算下來更是不少。
鄭開成等人跟隨李植,也算是得到了榮華富貴。
鄭開成又說道:“只是這一次來應募的人比較少,只有七萬人。和以前動輒十萬人的大場面比起來,這次的招兵帳篷倒是沒有以前熱鬧。”
李植喝了一口茶,問道:“什麼原因呢?”
鄭開成說道:“我到天津的鄉間去問過,這次一些有家室的青年人都沒有來應募。主要是這兩、三年天津人均耕地面積快速增加,百姓收入增長很快。一些娶了妻的漢子要照顧家庭,即便在家務農也能收入不錯,所以就有不少適齡兵源沒有來應募。”
天津一府二州二十縣不過兩百多萬人,其中青壯只有一百萬。這幾年,李植招募了二十多萬青壯到臺灣去開發,又招募了近十萬計程車兵、工人和各種行政人員,等於把天津三分之一的青壯都抽空了。
人少了,地卻變多了,天津農民的生活蒸蒸日上。
李植點了點頭,說道:“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更多地考慮家庭,這也是好事。有七萬人給我們選擇,也足夠了。以後我們募兵不僅在天津募,在山東也募,這樣一來我們的兵源會更加充足。”
呂虎笑道:“農民收入提高了,漁民卻還是老樣子。如今漁民一聽說艦隊招水手就搶破頭報名。漁村裡打漁的漁民越來越少,菜市場裡出售的海産品越來越少了。”
漁民的生産方式這些年倒是一直沒有改變,漁民還是採用老式的撒網捕魚,産量低。漁民收入相對農民來說很低,漁民一聽說艦隊招人自然就踴躍報名。
海産品數量的減少並未能提高海産品的價格。這些年來不少私人養豬場和養雞場建立,市場上肉類選擇很多,魚類産品沒有辦法漲價。
基本上,漁民是李植治下最窮困的人群。
呂虎咧了咧嘴,說道:“漁民現在還是太窮了。這些年農民收入直追工廠裡的工人,而漁民還是停留在掙紮著吃飽的水平。甚至漁村裡的姑娘都嫁不出去,農民們都嫌棄漁民不會種田,瞧不起漁家的姑娘。”
李植治下的天津欣欣向榮,但漁民這個群體卻始終貧困。眾人說到這個話題,一時竟覺得有些沉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