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殺霜在鋒,團團月臨紐。”━━元稹《說劍》
.
仁義大軍在此處關隘進行了短時間休整,並對隊伍進行了整編。
經過幾次整編的仁義大軍隊伍雖然壯大不少,但連續作戰的疲勞和傷情,加上一些新納編的這些勢力的舊匪,雖不敢公然造反和背叛,也要防範他們時刻會有的虎狼之心。
兵力短缺,面對強敵時,卻還要擔心後院起火,真的是內憂外患,難上加難。
不過諸葛浪的鬥志給了隊伍莫大的信心。
所以,此次征伐開始十餘日後。
在面對一個規模很大的匪鎮時,仁義大軍拿出了慷慨赴死的雄心。
此處匪鎮坐落在山區裡,但是卻毗鄰山區和荒漠的交界處,二百餘里的距離,雖然仍是很遠,但幾乎成了溝通和聯絡兩地的重要樞紐。
之所以被稱之為“匪鎮”,是因為在這個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鎮子裡,駐紮著幾大土匪勢力,雄踞著周邊一片龐大的勢力範圍。
這幾大勢力互相制約,又互相聯手,將這裡的一定區域,打造成了外來勢力無法進入的土匪王國。
當距這個匪鎮不遠處時,仁義大軍先短暫停下來歇息,山寨的幾個核心人物開始商討征伐的策略。
“此次的這個匪鎮之戰,將是我們這一輪征伐的最後一戰,也是最艱難的一戰。”
諸葛浪坐在山路的岩石上,和宋小江等幾個山寨首領級的人物,分析當前所能有的情報資訊。
“這個鎮的幾大匪徒勢力,經營多年,根基深厚,實力不容小覷,甚至可以說,我們的出現,會讓他們空前團結,形成一架捆綁在一起的戰車,是否能打贏這一硬仗,現在就斷言還為時尚早。”
諸葛浪在前方回來的“斥候”所遞上來的簡要地圖上指指點點。
“不過,我認為,打仗不能盲目,不能自不量力,這是對的。但是,哪有常勝的軍隊?哪有一打就能贏的仗?輸贏都要打,而且能把敗仗打成勝仗,這才叫本事,也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戰爭。”
說完這些,諸葛浪面對眼前幾位山寨的大佬,盯著他想聽他有何具體的作戰計劃時,從容不迫地提出了他的建議。
諸葛浪建議將原有人馬和收編來的盜匪們兩兩編組,這樣能一對一監視,避免這些賊人忽然在戰場上反水,千萬內憂外患。
然後,設計將鎮內的幾股土匪勢力引出鎮來,在野外進行消滅。
在前期對方兵強馬壯的時候,絕不能輕易進鎮,不然仁義大軍對鎮內地形和建築不熟悉,光是對方佈署的暗手,就夠他們喝一壺的了。
仁義大軍故意在匪鎮外約有一里遠的地方紮了營,並在營地外煞有介事地埋了拒馬樁,那一排排削尖了的拒馬樁,如地獄裡惡魔的利齒,讓人望而生畏。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這句俗語乃千古不變至理,營還沒扎完,匪鎮內便立刻湧出大量人馬,大戰不可避免。
這幾日正值秋風大作,飛沙走石,塵土漫天。
來勢洶洶的土匪幾十人,俱都騎著高頭大馬,真正是名符其實的馬賊。
外圍的拒馬樁大陣雖然還沒完全建成,但起碼基本已經圍了幾排,讓這衝勢如電的馬戰無法形成,這就將雙方又擺在了同一平行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