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仁義大軍在對方的鐵蹄面前,只能是敗得異常慘烈。
來勢洶洶的匪鎮各勢力組成的合成軍,見這些膽敢來冒犯的外來之敵,人數還沒他們多,而且,他們在鎮內還有比出鎮的隊伍人數還要多的增援力量,還在聚集和收攏,如此大的力量,想弄死這幾十人的外來之敵,豈不是和捏死一幫螞蟻一樣容易?
所以,根本沒把仁義大軍放在眼裡的匪鎮合成軍,罵罵咧咧地全部下了馬,提著武器,開始穿梭在幾排拒馬木樁之間,最後衝入了仁義大軍還未建成的營地內。
一片混戰!
匪鎮合成軍不可謂不悍勇,人馬刀槍也都比仁義大軍強一些,但畢竟是幾方勢力臨時拼湊起來的,比之仁義大軍剛完成收編、整編來,其散沙程度只能說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且,仁義大軍裡還有兩個悍不畏死的高手:諸葛浪和鐵中堂。
這兩個人似乎專門為了戰鬥而生,常規的武功招式在此時根本沒有體現,完全是招招致命的殺招。
兩個鬥戰狂魔如兩架戰場收割機,不斷收割著敵方的生命,讓戰爭的天平逐漸向他們這邊傾斜。
這一場激烈的搏殺還未完全結束,那些已經在第一輪戰敗準備逃走的殘餘還未逃走,匪鎮內便再次衝來第二波增援的力量。
仁義大軍又付出了不輕的代價,在傷亡比較大的情況下,抵抗住了第二波的攻勢,並消磨了第二波的大部分主力軍。
等遲遲不來的第三波增援力量終於出現時,這第三波人馬還沒衝到營地近前,便都失魂落魄地轉身逃回鎮內,用幾隻大石獅子堵住了匪鎮的主路口,然後在周圍一圈高牆上增派了大量兵力,龜縮在鎮內,再不敢出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原來,當第三波人馬還未衝到營地近前時,就已經遠遠地看到了那些拒馬木樁上,穿刺著一顆顆頭顱!
當然,是前兩波匪徒的頭顱。
這個諸葛浪強烈建議要實施的舉動,無疑給了鎮內尚存勢力無形的心理壓力和打擊,讓他們惶恐不已,戰意喪失。
幾場在漫天風沙中進行的戰鬥猶為慘烈,雙方俱都戰損嚴重。
雖然諸葛浪一方的仁義大軍人數處於劣勢,而且隊伍是剛剛混編起來的雜牌軍,但最終他們走向了勝利的關鍵,是他們的隊伍中有兩大悍不畏死的高手:諸葛浪和鐵中堂。
在這兩個人的浴血搏殺下,仁義大軍的匪眾看到了勝利的希望,因此也未發生有逃離和背叛的事情。
其實不難理解,如果怎麼都是死,為什麼不死在衝鋒的道路上,而把是死在監斬之人的刀下?
既死得屈辱,又沒有了任何生的機會。
莫不如拼死一搏,還能掙來個大好前程。
最後,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仁義大軍頂著呼嘯的風沙,由諸葛浪和鐵中堂率先攀上匪鎮外圍那一圈用土石夯砌的高牆,一陣亂戰,結果了這一片的十幾個防守土匪,挪開了擋在鎮子主路口的幾個大石獅子。
仁義大軍呼嘯擁入,與前來支援的匪鎮各勢力糾集在一起的合成軍戰在了一起。
好在鎮內燈籠、火把居多,雖然也有較大風沙在呼嘯,但背風角落裡的火把能照亮附近的街角,而那些長年用來夜晚照明的燈籠,無論怎麼隨風搖擺,都明亮依舊,讓滿鎮的打鬥搏殺有了照明。
此時龜縮不出的匪鎮各勢力,已經是強弩之末,在先前的幾次大戰中,被仁義大軍將主力消磨得幾乎殆盡,失去了外圍的據守,被這如狼似虎的仁義大軍一擊衝潰,便再難糾集起抵抗的力量,全面的潰散在所難免,敗勢已成定局。
喜歡腦界傳奇請大家收藏:()腦界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