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荊湖、淮西各建行省。史天澤建言:號令不一,或致敗事。忽必烈乃詔改淮西行省為行樞密院。
史天澤此時已經病入膏肓,無力從軍,只得因病離職;並表請專任伯顏,忽必烈乃以伯顏領河南等路行中書省,所屬並聽節制。
史天澤不久便病逝於真定。這是後話。
且說元軍陛辭出征之際,忽必烈面囑伯顏道:“昔曹彬以不嗜殺平江南,汝甚體朕心,為吾曹彬可也。”蓋以宋初平江南的大將曹彬為範例,教伯顏勿濫殺以降低滅宋代價並爭取宋人民心耳。同時面授先取襄樊、實施中間突破、沿漢入江、直取臨安的滅宋方略。
伯顏銜命,率大軍起程,直奔襄樊。
伯顏等不日抵襄陽與前方將帥阿術、阿裡海牙會合後,此時年方三十八歲的伯顏騎馬仗劍,看著自己麾下的虎狼之師盔明甲亮、旌旗獵獵,不免躊躇滿志。
按照蒙古的作戰慣例,伯顏將全軍分三道並進,命招討使翟文彬領兵一萬由西石路老鴉山趣荊南府,千戶唆都領兵一萬由東路棗陽掠司空山,以圖分散宋軍的注意力,策應和配合主力作戰。伯顏本人與阿術等統率中軍,包括步、騎、炮兵和水師的二十萬大軍,號稱“百萬之師”;此時大宋降將呂文煥因頗得元世祖忽必烈垂青,乃獻計攻郢州,伯顏遂以萬戶武秀為中軍前鋒,自襄陽順漢水入長江,並沿江南下浩浩蕩蕩地向東南挺進。
武秀率元軍前鋒首趨漢江中下游的郢州,不巧途遇大雨暴襲導致前方洪水為患,竟至無舟不能渡;頓令行軍艱難,只得停滯不前。
大軍陸續抵達郢州,盡皆止步。
伯顏見大軍擁堵,惟恐不利,於是手指大江,不屑道:“吾且飛渡大江,而憚此潢潦耶!”乃命一壯士,背負甲仗,冒雨驅騎前導,指揮大軍次第前行。
此時元軍急欲攻克郢州,不想郢州依山傍水,易守難攻,更兼宋軍早有準備、嚴陣以待:宋黃州武定諸軍都統制張世傑聽聞元軍來攻,早在此處夾漢水構築堡壘,將漢水西南邊的新郢州和漢水東北邊的舊郢州連結了起來,以沿江九郡精銳數萬人攜炮弩固守其中。江中又多橫鐵索、遍植木石,阻扼元軍舟師近前;同時排列戰艦千餘艘、出動水軍萬餘名扼守江面,欲恃江為固,決一死戰。
元軍被阻鹽山,距郢州二十裡安營紮寨。監戰謁只裡自告奮勇,領數騎潛往前線偵察;不巧遭遇宋軍小隊巡騎,奮勇殺上前來。元軍部卒急退不疊,誰知一馬受驚,那部卒不慎墜馬被俘。謁只裡見狀大怒,單騎揮戈沖入宋軍。那謁只裡素來英勇無敵,當下奮力救出部卒,並殺獲宋軍四人;結果驚動宋軍大部,只得匆忙退出。
萬戶阿剌罕率軍欲破新郢州南門堡,被張世傑力戰擊退;而郢州舊城卻全部以巨石建成,矢石皆不能近,無法強攻。
伯顏遣使招降被拒,一度一籌莫展。
這時,伯顏獲悉下流黃家灣堡,堡西有溝渠,深闊數丈。南通藤湖,至江僅數裡,趁淋雨水漲,可拖船入湖,轉而入漢江。伯顏深知用兵緩急,忖道:“元軍此次出師旨在滅宋,況且攻城乃兵家下計;大兵之用,豈為此一城哉!既然郢州非旦夕可下,何不捨郢經黃家灣、藤湖迂迴而進呢?!”於是一面耀兵郢州,圍而不攻,一面暗遣總管李庭、劉國傑攻拔黃家灣堡;繼而遣兵修治平江堰,破竹為席鋪地,拖船蕩舟,由藤湖迂迴入漢。諸將不解,請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為後患。”伯顏曰:“本帥自有分寸,慎勿疑慮”。
元軍終於成功地越過了入宋的第一道屏障。於是大軍迅速向前推進,伯顏、阿術親率不足百騎殿後。行至泉子湖,宋郢州副都統趙文義、範興聞訊,率兩千精騎來追。伯顏、阿術急忙回師迎擊:知印百家奴突入宋陣抵死拼殺,身受數創;伯顏、阿術奮力與宋軍搏戰。伯顏甚至親自入陣,仗手中劍斬趙文義,俘殺範興,斃宋軍五百人,俘數十人,隨即揚長而去。
元軍一路南下,路經沙洋堡、新城一帶。伯顏遣斷事官楊仁風前去宋營招降,那楊仁風原為呂文煥大哥呂文德的部將,與時任沙洋堡守將王虎臣本是同僚;此時王虎臣見之,甚為不屑、大罵不止,不肯與之對話。伯顏遂又遣一降將持黃榜和檄文,帶上趙文義人頭入城招降。宋守將王虎臣、王大用斬使焚黃榜,堅壁不降。時宋裨將傅益畏元軍威勢,悄悄地帶親信水軍十七人乘船降元,繼而又有其手下七艘戰船次第降元。王虎臣等乃將原傅益手下欲降而未及者全部處死。雙方相持至日暮,伯顏潛命新軍萬戶忙兀臺架設巨炮十二座,準備攻城。
開戰之前,伯顏複命參知政事呂文煥親至城下招諭,城上又不應。伯顏遂命諸軍四面同時發起強攻。知印百家奴立雲梯於東角樓,登城力攻,奪得宋軍旗幟、弓矢、衣甲若幹;新軍萬戶忙兀臺也豎雲梯登城,焚宋軍樓櫓,拔羊角壩;易州等處管軍總把鞏信,率勇士五十人,潛入宋營之後,暗中縱火焚寨,以致宋軍大亂。日暮,北風驟起,伯顏命炮水手元帥張榮等人順風發金汁炮,焚其廬舍無數,頓時只見熊熊大火、煙焰燎天,城中房舍焚燒幾盡,沙洋卒被攻破。守將王虎臣、王大用等四人寡不敵眾,被忙兀臺俘獲,其餘全部被屠。
沙洋堡南五裡為新城,由善於守城且頗得人心的京湖制置帳前都統邊居誼戍守。元軍既克沙洋堡,乃由此進至新城。呂文煥以為如此小堡,可不攻而破,乃遣人招降。邊居誼斷然拒絕招降,親率舟師拒戰。伯顏命萬戶帖木兒、史弼列沙洋所斬人頭於城下進行恫懾,並縛王虎臣、王大用至城下喊話勸降,邊居誼仍拒不出降。元軍又射黃榜和檄文入城中,邊居誼佯邀呂文煥面談。次日,呂文煥單騎馳至城下;宋軍見了,一陣梆子響,霎時伏弩亂發。呂文煥大驚回馬,卻哪裡來得及?頓時身中三箭,墜落馬下,幾為宋軍鈎獲;幸虧元軍早有防備,登時搶上前來挾救,倉皇奔還。
元軍見新城難以驟克,乃布兵圍困,且每日招降。不出數日,城中糧缺;宋守城總制黃順越城出降。伯顏授其招討使職,令至城下再次招降,邊居誼誓以死守。黃順乃呼城上守軍,其部曲欲縋城出降,被邊居誼截獲斬殺。次日,宋軍副都統制任寧也出降。伯顏見招降效果不大,乃改變計策,督軍先行佔據周圍堡寨,然後全力攻城。同時宣令:降者悉免,拒戰者皆斬。邊居誼仍不為其威脅所動,率軍以火具、弓弩頑強抵抗,奮力擊退呂文煥所部的進攻;卻被元軍總管李庭攻破新城外堡,豎雲梯,蟻附而上。邊居誼見勢危急,遂以家資盡散將士,並親自往來督戰;拒戰至傍晚,元軍破侵漢樓,樓火延綿,毀及民居。邊居誼自度力不能支,乃還宅第,拔劍自刎而不死,遂毅然赴火。邊居誼所部三千人,除黃順、任寧出降留得賤命外,餘皆盡力戰死,或悉為元軍所屠。於是新城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