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帝國再起 > 第一百章 季孫之憂(三)

第一百章 季孫之憂(三)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鰥夫十六年 大唐風后 盛唐之刺遍江湖 異星蠻人傳 大宋第一提刑官 烈陽皇朝 一起扛過槍 羅馬奴隸主 回到大明當崇禎 亂世逐流 從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抗戰烽火之護國系統 建安賦 帶著診所去穿越 模擬人生,從朱厚照開始 輪迴大秦之魂 末流屠夫 怒方釵 帝國再起 太子之爭

與歷史上鄭氏集團同時在潮州、中左所和舟山三線與清軍交鋒,而自身實力卻還有待成長不同,如今的鄭氏集團已經控制了福建一省,外加上大半個南贛和廣東以及舟山群島,其自身實力是有著一個質變式的增強。

在臺州戰場上,洪旭率領的那支由三百餘艘戰艦所組成的艦隊也已經不再僅限於接應馬信所部反正,並撤回中左所那麼簡單了。此一番,洪旭除了艦隊以外,鄭成功更是從邵武府和建寧府抽調了四個鎮的部隊隨行,極大的增強了這支攻入浙江的偏師的實力。

台州協除了一支由馬信親率的直屬部隊駐紮在臺州府城外,其他的都是分據各縣。明軍控制了台州府城,洪旭在第一時間就立刻分派各鎮,由馬信的親信們攜帶書信充當嚮導和說客,直撲各縣——溯流而上,向西如永安溪,達仙居縣城,向北走始豐溪,往天台縣城;順流而下,入海口的海門衛城、永寧江下游與澄江交匯處不遠的黃岩縣城,明軍憑著這一條澄江水道以著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展開了掃蕩台州府諸縣的攻勢。

比之發生在閩西南、粵北、南贛、桂東這麼大範圍,涉及超過十萬大軍的你來我往,發生在臺州這一幕就顯得過於芝麻綠豆了,實在不怎麼起眼兒。但是,在浙江,尤其是在浙東,此一番的異變卻不可避免的震動了不少原本就早已開始騷動了的心。

紹興府餘姚縣的鄉下,依舊是沈調倫被禁足讀書的那處宅院裡,依舊是那一眾的人等,在分享著這個大好訊息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發出了些牢騷來。

“天台縣啊,當年我跟著王經略去過的。從那裡,過新昌縣地界就可以直入四明山。進了四明山,紹興、寧波,兩府就皆在兵鋒之下。若是去歲我等在大蘭山起事的話,現在正可以接應洪伯爺和馬帥北上的!”

沈調倫的話語之間,不乏有對陳凱去歲阻止他們起事的埋怨之刺。這在在場的眾人當中是最不少見的,鄒小南、毛明山,還有剛剛才從浙西趕回來的黃宗炎,哪怕是沒有出言,面上也難免有認同之色。

眾人坐在此間發著牢騷,暴脾氣的毛明山更是表示應該立刻發動起來,不好再做遲疑下去。而其他人,對此也是多有同感,無非還是唯恐太過倉促,準備工作不足導致無法達成預期的效果。

“我們應該發動更多計程車紳、百姓,讓他們一起行動起來,為王師之先驅,徹底掀翻韃子在咱們浙江的暴虐統治!”

寧紹素來便是一體,在於地理上的寧紹平原,也在於這片土地上產生的區域性文化。如今,寧紹兩府的東面是明軍在舟山的大軍,南面是正在為明軍收復的台州府,恰恰處於這兩支大軍延伸的焦點,他們對於能夠儘快光復的心情遠比其他地方更為強烈。

此間,黃宗炎振臂一呼,眾人多是起身附和。然而,待到興奮已極的黃宗炎轉過頭,看向他的兄長之際,卻只見得那暴脾氣比之身為武將的毛明山都不差太多的黃宗羲與此時竟依舊坐在那裡,眼皮下壓,視線凝聚,似乎是想要從那明為地板,實為迷霧中看穿這其中的真諦來。

“兄長?”

黃宗羲的脾氣自幼便是如此,是故方才休息內家拳,外加上讀書養氣,以此來作打磨之效。多年下來,脾氣未見好上太多,但是心思越加深沉,所慮之處遠比他們這些人要更加清楚、明白。

此間,黃宗炎試探性的問及,黃宗羲再度抬起眼皮,先是掃視了一番眾人,旋即卻道出了一個截然相反的結論來:“陳凱沒說錯,起碼當初他的看法是對的。”

關於陳凱當初的看法,說起來眾人皆是一起看過那兩封書信的。按照王江轉述陳凱的見解,收復舟山的部隊是明軍的偏師,福建明軍當下的主要任務還是確保福建的穩固,而非是繼續向北推進。這不僅僅在於福建初定,須得大軍震懾,更重要的還是在於軍隊的擴充以及直接影響到軍隊擴充的資源,這些無不在影響著福建明軍的戰略決策。

如此,明軍主力未動,反倒是浙江的抗清人士先動了,很容易就會陷入到清軍的圍剿之中。這無疑是會對本已經遭受過嚴重打擊的浙江抗清運動產生進一步的破壞,全然不如等到明軍真的出動大軍進入浙江與清軍決戰之際,他們再行發動起來更可以達到事半而功倍的結果。

“這段時日咱們看出來了,巴成功和張洪德反正,洪伯爺他們也就是把這些綠營都運回福建。尤其是張洪德反正,寧波可謂是唾手可得,那樣的情況下洪伯爺都沒有選擇放手一搏,擺明了就只是一支偏師,行偏師牽制之責罷了。”

說起來,黃宗羲也不知道是陳凱說服了鄭成功,還是鄭成功原本就沒打算繼續擴大戰果。但是,結果就是現在的這個樣子,約莫兩三萬的明軍駐紮在舟山,虎視眈眈的盯著只有三五千人的寧紹兩府綠營兵卻是一個不動如山,就足以說明情況了。

“若是咱們當初動起來了,舟山的王師未必會坐視不理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沈調倫是一心想要重建大蘭山明軍的輝煌的,此間兀自道來,即便是他自己也總覺得好像是牽強了一些,更別說是旁人了。

“洪伯爺、陳伯爺還有甘帥、陳帥他們都是閩人,張侯爺和蒼水倒是咱們浙江人,可是我聽說,張侯爺已經死了,有人說是張侯爺總想著把魯王殿下重新扶起來,所以國姓爺乾脆就派人把他毒死了!”

鄒小南如是說來,其實眾人多多少少的也都有些耳聞。去年年底,也就是明軍收復舟山沒過多久,張名振就突然病故了。據說,張名振是在島上遍尋母屍不得,悲痛交加,發背癰而亡。但是,張名振去世前有將兵權交接給張煌言,可是張名振死後,鄭成功卻直接將張部交給了陳六御來節制,張煌言依舊是那一支部隊的監軍。

當年的唐魯之爭,很多浙東抗清人士都還是歷歷在目的,張名振和張煌言都是魯監國朝的重臣,尤其是前者,更是魯王朱以海的心腹武將以及魯監國朝後期的首席勳貴武將。張名振在不得不南下依附鄭成功之後,也是始終在竭力保持著本部兵馬的獨立性,後來在長江口更是不惜與陳輝鬧到了分道揚鑣的地步。

這等人物,放在任何一個統帥眼裡都是礙眼的。更何況,張名振死後鄭成功對於兵權的染指,更是讓很多浙東抗清人士相信了這份不知道從哪傳出來的流言蜚語。

唐魯的正統之爭,閩浙的地域之別,鄒小南把這些東西重新擺在了檯面上,眾人亦是無語,反倒是把那份儘早行動起來的緊迫感給打消了不少。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 貞觀小閒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