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戰爭不斷,最後天下一統時已經十不存一。
這些外族看到了新王朝的虛弱,後面才有了五胡亂華。
看著自己身邊這幾十個人,身後也沒有什麼可以據守的城鎮與天險。
防守逃跑,守肯定守不住。
逃跑的話只會被各個擊破,必定是死路一條。
觀察到自己的手下都面露慌張和恐懼的神色,公孫瓚高舉自己手中的武器。
振臂高呼,嘹亮動聽的聲音,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兄弟們,後方無城池與天險可守。”
“就是逃跑,我們比得上馬上生活的鮮卑人嗎?”
“分散開來,最後只會被各個擊破。恐怕最後沒有幾個人能夠回去。”
公孫瓚說出了當前的困境,周圍計程車兵們氣勢更加低迷了。
“為軍人當保家衛國,既然逃不掉,那就死戰。”
“大漢的勇士啊,隨我衝鋒。”
“讓這些敢於犯邊的鮮卑人,知曉我們幽州兒郎的武勇。”
先抑後揚,現在的漢人可一點都不怕異族。
一漢當五胡,除了漢朝,還有哪個朝代敢這麼說?
不只是這麼說了,因為這在當時就是一個確確實實的事實。
話音剛落,英武不凡的公孫瓚,手裡持著公孫瓚便手持雙刃長矛。
率先衝鋒,身先士卒的表現讓眾將士士氣大振。
軍人崇拜武勇,特別是古代,一個武藝嫻熟的大將,是所有人的主心骨。
當下策馬疾馳,緊隨其後。
雖然漢朝十分強大,可是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
農耕文明的大漢養活自己都很困難,更不要說是遊牧民族了。
種族生存之間的爭奪,是極其現實和殘酷的。
鮮卑部落的騎兵,是自己族群的所有青壯。
由於一次疾病,自己部族之中的牛羊死了大半,按照這樣的情況下去到大冬天。
這個鮮卑部落,至少要死上三分之一的人。
那時候的解決辦法就是,要麼去搶其他的鮮卑部落,要麼去搶漢人。
所以他們來了,帶著求活的意志,行殺戮之事。
一路上那些小村莊的人,都是看到他們就望風而逃。
怎麼也沒想到,前面幾十騎漢人士兵居然敢反衝他們。
當下先背部族的首領,就下達了機會,他們的命令。
本來就不打算留這些人的活口,要是給這些人通風報信了,幽州的郡兵前來圍剿他們。
那麼為了能夠儘快逃離,他們的收穫至少要減一半,這可遠遠不夠部族所需。
兩百鮮卑騎兵作為前鋒衝了出去,馬上民族,遊牧民族自然是弓馬嫻熟。
這也是大漢朝兵鋒如此強盛,也無法徹底驅逐這些異族的原因。
那些自制的弓,有好有壞,可是馬上百多步的射程,在這個低武的世界還是輕而易舉的。
喜歡終焉破壞龍請大家收藏:()終焉破壞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