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之人互相給面子,這裡抬你一下,那裡抬一下你,你就已經是大漢聞名了。
那些有才的寒門人士,除了你真的用才學折服眾人,而且人家心胸還要寬廣。
不然的話,誰理你呀?
沒有人幫你吹捧,你的才名頂多留在小範圍之內。
不能上達天聽,不為當地權勢之人所用,有才也是無用。
這個是世界的輿論與大量權力,事實上還是掌握在那些世家大族手中。
然後不管你做什麼事情,藉助那些勢力和人脈都可以事半功倍。
也就顯得出你政治突出,軍事強大了。
當然這些被推出來的人本身都很有本事,雖然也有一些沽名釣譽之輩,可人家祖上強大過啊。
光和年間,公元176年。
公孫瓚這段時間過的苦憂參半,莫名其妙多了一個兒子,還不是自己的血脈。
自己總算調整心態,接受了這個天賜的孩子。
可是名義上自己的兒子卻一點都不親近自己,公孫瓚也是個驕傲的人。
自然不會拉下面子,討好自己名義上的兒子。
葉龍和公孫瓚的關係就一直處於很尷尬的境界,整個太守府之人都看的明明白白。
劉基和劉氏也嘗試過調解,可惜效果不大。
就連自己的兒子,公孫續似乎也被這個天降之子給打服了。
這本應該是繼承自己家業的人,現在看來,這個家以後可能會以公孫瑰為主。
這樣公孫瓚感覺有些難受,身份地位也十分的尷尬。
本來是不受待見庶出的他,在太守劉基又找到了家的感覺。
可現在什麼都沒有變,公孫瓚又有了一種寄人籬下之感,感覺自己的家已經不再是自己的家。
在外人看來,他們這一脈最近是風光無限。
公孫瓚也是學成歸來,從一個無關緊要的書佐,變成現在掌握巡邏任務,擁有兵權的遼東屬國長史。
升官發財,懷抱嬌妻,家庭圓滿,人生巔峰的寫照啊。
在這種喜事方面,公孫瓚也是開心的,可是這之中淡淡的苦澀讓公孫瓚無法釋懷。
心不在焉的騎著馬,英武不凡,威風凜凜的他與手下數十個騎兵巡邏著邊境。
本來這只是例行公事,現在雖然是東漢末年,漢王朝衰弱的時期。
可也要看和什麼時期的朝代相比,強漢盛唐不是說著玩的。
以前匈奴夠囂張吧?
百萬騎兵席捲中原,靠著超強的高機動性,大不過就跑的無奈策略。
逼得大漢只能嫁女求和,接近30年光景,被壓得抬不起頭。
光武帝劉秀一出,強悍的草原王國,大匈奴就此破滅。
匈奴帝國直接分裂,南匈奴直接投誠。
變成了現在漢人養的一隻狗,不肯投降的北匈奴只能遠遁大漠,從此落寞。
也是藉著這個時期和漢人的扶持,鮮卑部族才逐漸做大,佔領了原本匈奴人的地盤。
經過了長時間的休養生息和發展,那時候的狗,現在也隱隱有了匈奴第二的趨勢。
可是大漢的強威,還是深深地震懾著這些虎狼之輩。
大仗不敢輕易打,小摩擦,偷襲,擄掠卻不少。
這些異族和後世為所有人所知的小日本並沒有太多區別。
你強的時候俯首稱臣,只要你顯出一些疲軟,他們就會像餓狼一樣撲上來撕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