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和顧尊不對付的邪祟們紛紛彈冠相慶,拍手叫好。
虎牙津津有味的看著雙生銅鏡,想著小顧顧要是打不過,自己要不要幫忙。
柳芷彌坐在庭院裡煮茶,感覺到這一股浩然正氣,只是淺淺露出微笑,不過注意力也放到了顧尊身上。
有躲在破廟裡的乞丐咧著大嘴,恍然失神。也有算命的瞎子大驚失色,兩股戰戰。
城南街頭變戲法的父子忽然收攤走人,消失不見。躲藏在陰影裡的眼睛從黑夜望向天明。
林牧弈放下刀,感嘆道:“沒想到祝兄的浩然正氣已經到了這一步。這邪祟竟然敢自稱佛爺,現在遇見祝兄,就算再強也要淪為階下囚了,呵呵。”
祝君寒則是看向萎靡不振的烏雲,冷聲道:“念你修行不易,也未曾傷人。若是束手就擒,本官可以饒你一命,只不過要為本官效力。”
顧大佛爺不語。
祝君寒怒道:“你還執迷不悟,孽障!”
“呵呵......”烏雲中的顧尊卻忽然笑了,因為他在這個時候竟然頓悟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實所謂的“各大體系”的“大道”到底是什麼,在此之前顧尊一直很迷糊。因為他接觸的這些體系,自己對自己的道也有些迷糊,都陷入了未知的神秘學。
直到此時,顧尊遇見了儒家的大道。
這世界恐怕沒有任何一道,比儒家還會教書育人。所以儒道展現出來的,就是非常中正宏大、清晰標準的“道”。甚至在這方面,道佛兩家也有所不如。
儒道的核心就是以“聖人言”為延伸的真理、至理,這就是道。
其實說到底,還是柳芷彌最開始和顧尊講的那些。修行最重要的事,是樹立正確的修行觀。
所以“大道”的本質,是哲學理論,是思想體系。
只不過在這一方天地之中,原本只是思維上的哲學,變成了可以修行的道路。所以儒家才可以僅憑聖人的四書五經,就能修煉文氣,唇槍舌劍。
所以每一個體系,都是走自己的道,道路的道。類似於神話小說中的鴻蒙紫氣,自由度和上限極高。
只要你走的是至理,那麼就算想搞一個懶氣體系、吃飯體系都是沒問題的。
不得不說,這一方世界對修行者真的是太厚愛了。
“原來如此,我明白了。”顧尊露出了笑容,此時的他已經想到了如何破解眼前的局。
想以香火之力壓儒道,根本不可能。
但儒家哲學也不是完美,也有漏洞。既然浩然正氣出自儒道之念,那就以論道定輸贏。
儒家雖然是門大學問,但也不是盡善盡美的學問。不過以顧尊的能力想攻訐,還是不可能,他沒有那個實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顧尊雖然沒有這實力,但是他卻知道誰有這個實力。並且這人在前世就是懟儒學的大家,而在此世卻沒有他的痕跡。
這位在前世說起來也是人盡皆知,便是墨家創始人,墨子。
此時此刻,河陽城上。
顧尊透過香火凝聚的虛影,問道:“儒道昌盛,但我有一問。我們論道而定勝負,不知祝大人能否解答?”
祝君寒悠然大笑,儒道聖明,所以他胸有成竹:“但說無妨,今日讓爾等邪祟知曉儒道奧義。”
顧尊笑了笑,問道:“鉅者白也,者黑也。雖明目者無以易之。兼白黑,使瞽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今天下之君子之名仁也。兼仁與不仁,而使天下之君子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天下之君子不知仁者,非以其名也,亦以其取也。”
這是墨子的原話。
就是說有一個盲人知道銀子是白的,眼珠是黑的。即使是眼睛明亮的人也不能更改它。可是把白的和黑的東西放在一塊兒,讓盲人分辨,他就不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