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的眼淚“刷”地便掉下來,曼然,她終究是被犧牲了的。
夜宴結束後,群臣畢歸,皇帝命太子去應付那些恭喜賀喜的話,自己坐在章臺殿上,不許殿中任何一個人離開,命掖庭獄一個一個將人拉出去審問,遇到可疑的,無論是宮女、女史甚至是嬪妃,他都親自審過。一時間人心惶惶,方才的夜宴轉瞬成了修羅戰場。
一天一夜不眠不休地審問,皇帝揪出了下毒的宮女與背後指使她的主謀。舒美人,那個曾在映秀宮門口攔住元春的小城姑娘,因嫉妒曼然得寵有孕,便心生怨念,欲謀害皇嗣。她讓人在曼然的甜酒裡加了烈酒,曼然飲了兩杯便頭暈去了偏殿休息,那會兒便有她安排好的宮女帶著含有青眉的茶水進去。可她沒想到的是皇後也跟著進了偏殿,偏巧也喝下了有毒的茶水,這才害了皇後小産。
皇帝怒急攻心,當場下令將舒美人雙手吊起,高高懸在中甯門前示眾,涉事宮女接誅九族。
元春聽得心驚,一種嬪妃宮人更是如驚弓之鳥,跪了一地瑟瑟地發著抖,有那膽子小的,直接便暈了過去。皇帝治下素來寬和,幾十年來從無酷刑暴戾,她們哪知道世上還有這樣嚴酷的慘刑,哪知道恐懼。
舒美人便被吊在了永巷之中,不過兩天,她便咬舌自盡了。屍首晃晃悠悠的,在門框子上搖擺著,路過的宮人都繞著她去,怕被她來回掃蕩的腳踢中。沒人敢去提醒皇帝收屍,舒美人那曾經清秀靦腆的秀面如今便變得如同一攤惡臭的爛泥。
最後還是皇後勸慰,“綿兒去了,皇上該為他積福才是,盼他再投個好人家兒。莫要再來帝王家了。”
皇帝聽見十皇子的名字不由老淚縱橫,最後還是命人將舒美人放了下來,只是舒美人的父族一家全部賜死,沒留下一個活口。
元春暗暗心驚,她從不知道皇帝的性子在寬和無爭下,也有這樣極端與決絕的一面。若說從前書中的元春便是嫁給了這位皇帝,那麼最後鬧得賈府家破人亡,眼前看來倒也不無可能。
其實說是案子結了,幕後黑手已死,可元春卻知道並沒有這樣簡單。那毒是單獨放在曼然的茶杯裡的,若說是依舒美人所說,那麼毒直接下在茶壺中便是了,藥量好控制得多,何必只在杯中下毒呢?元春是知道那晚真實情況的,那宮女做的這樣滴水不漏,有毒的呈給曼然,無毒的給了嶽後,若不是她最後狠心一賭,那麼最後被判定為害人的,必定是嶽後自己。
舒美人不過是個小城縣令的女兒,那綏城遠在西北,青眉卻出自東南,她絕不會是會瞭解青眉這種毒物的人。
可她不能這樣去說,因為茶是嶽後自己喝下的這事,除了元春和嶽後誰也不知,潘姑姑或許猜到一二,可她聰明如斯,從來也不會去問。
皇帝的悲傷都在臉上,嶽後的悲慟埋在心底裡。她為了自保,也為了保護慕容綻和慕容綸,選擇了犧牲掉自己的小兒子。弒子,是她心中碰也不敢碰的傷。這道傷疤將永遠地爛在她的心底,成為一道永遠也無法根治的潰瘍。
元春一度在那晚後不敢去見嶽後,那碗茶,是她給嶽後的,縱然她有她不得不這樣做的理由,可仍覺得有所虧欠。
嶽後知道後,讓潘姑姑去給她帶話兒,說:“命該如此,至少曾擁有過。已是感謝上蒼,亦要感謝相助。”
元春當晚去給嶽後請安,這是在那晚後她第一次見到嶽後。嶽後的面色青白著,消瘦得彷彿一陣風便能將她吹走,她的眼中有著深深暗流著的哀傷和自責。這一次,一貫清冷疏離的皇後,在她與潘姑姑的懷抱中失聲痛哭。
慕容綻對於母後的喪子亦是感同身受,他渴望陪伴在嶽後的身邊,幫她分擔痛苦,聽她訴說哀思。可嶽後避不見他,連七皇子慕容綸來了,她也不許宮人把慕容綻帶進來。只令他遠遠地隔著珠簾給她請個安,便冷淡地命他退下。
九月下旬,到了秋荻的好日子,皇帝決定帶著嶽後前往木蘭行宮散心,在遼闊的草原天路上馳騁,或許可以幫助他們解開心中的鬱結,暫時逃離金鑾城中的慘淡悲傷。
闔宮便在木蘭行宮紮下營來,可這一次,晉升了貴嬪的曼然和十一皇子,卻被留在了金鑾城中。
作者有話要說: 太慘了啦!!嗚嗚嗚。。。
海子哥我寫得難過得不要不要的!
不成下一章我要寫三爺和元春了!!必須要有點高興的事情發生了!!!